最近后台好多朋友问我:老师,北上资金为啥这段时间一直买买买?是不是行情要来了?说实话,每次看到这种问题,我都想起三年前带过的一个新手股民,当时他看北上资金连续加仓某板块,脑子一热全仓冲进去,结果没两天就被套——不是北上资金不可信,是他没搞懂背后的逻辑。今天就结合我这几年的观察,跟大家聊聊北上资金持续买入的底层原因,以及咱们散户该怎么看懂这个信号。
一、宏观经济稳字当头,外资敢进场的底层逻辑
你可能不知道,北上资金(也就是外资通过港股通进入A股的资金)选股,首先看的不是单只股票,而是大环境。今年国内经济数据确实给了外资信心:二季度GDP增速超预期,PMI连续站在荣枯线以上,消费、工业这些核心板块都在回暖。尤其是政策端,从稳增长到促转型,新能源、高端制造这些赛道的支持政策一个接一个,这种确定性强的环境,外资最喜欢。
举个例子,去年四季度外资还在犹豫,今年一季度数据出来后,马上开始加仓——他们比咱们散户更看重长期趋势。但问题是,普通股民哪有时间天天盯宏观数据?我之前也是每天刷统计局官网、看财经新闻,眼睛都花了,后来用了工具才轻松点。
二、行业赛道景气度说了算,这几个方向最受宠
除了宏观,北上资金买得最多的,一定是高景气度行业。你想啊,外资拿着别人的钱来投资,肯定要挑能持续赚钱的领域。今年哪些行业景气度高?新能源(储能、光伏)、人工智能、半导体这些,都是政策支持+业绩增长双驱动的赛道。就拿新能源来说,全球能源转型是大趋势,国内企业在产业链上有优势,订单排到明年,这种行业外资能不买吗?
但散户怎么知道哪个行业真的景气?光看新闻标题可不行。之前有个朋友,看到AI大火就追了某只概念股,结果公司根本没实际业务,套了30%。后来我让他用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输入人工智能,里面会直接分析政策对哪些细分领域有利好,比如算力、算法,还会讲清楚逻辑——政策支持AI芯片研发,上游材料企业就受益。这样才不会踩坑。
三、个股基本面是硬道理,外资不做亏本买卖
别以为外资只看大方向,个股基本面他们抠得比谁都细。营收增速、毛利率、研发投入这些财务指标,都是他们筛选的硬标准。比如一家公司连续三年净利润增速超20%,资产负债率低于同行,这种绩优股肯定受外资青睐。
但问题来了,散户怎么快速判断公司基本面好不好?我见过有人把财报下载下来,对着Excel算半天,结果还是没搞懂。其实现在有工具能直接评分,比如舆情宝的AI财务评分,它会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这些维度打分,0-100分,多少分算健康一目了然。之前我帮一个阿姨看她持仓的股票,财务评分只有35分(负面),赶紧让她减仓,后来果然爆了商誉减值的雷。
四、汇率助攻,外资流入更积极
最后一个原因,很多人容易忽略:汇率。人民币升值的时候,外资买A股,等以后卖出换成美元,还能多赚一笔汇率差,所以汇率稳定甚至升值,会吸引更多外资进场。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慢慢回升,这也是北上资金持续流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散户该怎么应对?别盲目跟,学会借力
说了这么多原因,你可能会问:那我跟着北上资金买不就行了?千万别!外资也有短期调仓的时候,盲目追高很容易被套。我总结了三个步骤,亲测有用:
1. 看方向:北上资金加仓的行业,记下来重点关注;
2. 筛个股:用财务评分、舆情评分排除基本面差、舆情负面的股票;
3. 等时机:结合趋势评级,上涨趋势的股票更安全。
这三步说起来简单,实操中最麻烦的是筛个股和看趋势。我现在每天花10分钟用舆情宝的选股功能,直接设置财务评分80分以上+舆情评分正面+趋势上涨,符合条件的股票会自动列出来,省了我大量时间。而且每天都有免费额度看舆情报告和研报解析,真想深入研究,开个会员也不贵——比起踩一次雷亏的钱,这点投入太值了。
最后说句心里话
北上资金持续买入确实是个积极信号,但对散户来说,看懂比跟买更重要。与其天天猜外资为啥买,不如花点时间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或者用工具帮自己减负。想知道每天北上资金加仓了哪些行业?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这些信息都会推给你,不用自己刷新闻。如果想试试财务评分、舆情评分这些功能,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免费体验一下,说不定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投资嘛,靠运气只能赚一时,靠方法才能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