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两年,我每天盯着分时图能看一整天,尤其纠结那些红绿色的量柱——红色是不是就该买?绿色是不是得赶紧卖?后来踩了几次坑才发现,这颜色背后的门道,比我想的深多了。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分时量的红绿色到底代表什么,以及怎么结合实际情况判断,避免被盘面骗线。
先搞懂基础:红、绿、白量柱的本质
分时图里的量柱,颜色其实跟价格变动直接挂钩。简单说:
- 红色量柱:这一笔成交的价格,比前一笔成交价高(哪怕只高1分钱);
- 绿色量柱:这一笔成交的价格,比前一笔成交价低;
- 白色量柱:跟前一笔价格持平。
但千万别以为红色=买盘强,绿色=卖盘弱。举个我早年的例子:2021年有只消费股,早盘一路红量往上冲,我以为是资金抢筹,追进去就套了——后来才知道,那些红量很多是被动买入(比如主力挂卖单,散户在高位接盘),表面热闹,实际是出货。
反过来,绿色量柱也可能是主动买入。比如股价跌的时候,主力突然砸一笔绿量(主动卖),吓出散户筹码,然后自己偷偷接回来。所以光看颜色下结论,跟猜大小没区别。
关键:结合3个维度判断,避免踩坑
我后来总结出一套量价时空分析法,分享给大家:
# 1. 看量柱集中性:是真强还是假动作?
- 红色量柱如果集中在股价上涨阶段,且每根柱子高度差不多(均匀放量),大概率是真资金入场,比如2023年AI行情启动时,不少股早盘红量集中,后面确实持续走高;
- 如果红色量柱东一根西一根,分散在下跌或横盘时,尤其价格没跟上,可能是诱多。比如某新能源股,去年10月经常在跌的时候冒几根小红量,看着像有人买,实际是主力拆小单出货,我当时没忍住买了,结果套了20%。
# 2. 看价格位置:高位放量要小心,低位缩量有玄机
- 高位红色放量:股价涨了一波后,突然出一堆红量,价格却涨不动(比如冲到涨停又打开),十有八九是主力在涨停板出货,散户别去接;
- 低位绿色缩量:股价跌了很久,绿色量柱越来越短(缩量),说明抛压快没了,可能是见底信号。我2022年抄底某医药股,就是看到低位绿量缩到极致,后来果然反弹了。
# 3. 最容易忽略的:背后的资金性质
散户最吃亏的是啥?不知道这些量是主力的还是散户的。比如同样是红色放量,散户追涨和主力抢筹,结果天差地别。我以前踩过的最大坑,就是某股分时红量特别多,以为要涨,结果当天龙虎榜显示机构净卖出5亿——要是早知道这数据,我肯定不会买。
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也就是希财舆情宝。它最让我惊喜的是资金面分析功能,能实时看到主力资金流向和龙虎榜数据。比如上个月有只股,早盘红量一直冒,价格也在涨,但舆情宝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出2000万,我当时就没追,下午果然直线跳水——这就是结合资金数据的好处,避免被表面红量骗了。
它还有个舆情评分也很实用,0-100分,直接告诉你当前市场情绪。比如某股红量多,但舆情评分只有30分(负面),说明资金在偷偷跑路,得赶紧卖;要是绿量出现,但评分80分(正面),可能是主力洗盘,反而可以低吸。这些数据不用自己瞎猜,打开舆情宝就能看。
散户怎么用最低成本提升分析能力?
说实话,散户自己盯盘、查数据,又累又容易错。但现在有免费工具能用,为啥不用?
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额度:比如每天能免费看3次舆情报告,里面就包含分时量对应的资金流向和主力动作;还能免费查1次舆情评分,看市场情绪。这些功能对分析分时量足够用了——你想想,花几分钟看看主力资金和情绪,就能避开我当年踩过的坑,这投入产出比多高?
要是觉得免费额度不够,开通会员也不贵(具体价格和权益可以去会员页看),但对我来说,光靠每天免费的几次查询,已经帮我避开了好几次错误操作。现在我每天开盘前都会用舆情宝看看自选股的资金数据,晚上再复盘分时量,心里踏实多了。
最后说句大实话
分时量的红绿色,只是最基础的表象。真正能帮你赚钱的,是看透表象背后的资金、情绪和市场逻辑。与其自己瞎猜,不如用工具把复杂的数据简单化——毕竟对散户来说,不踩坑比赚快钱更重要。
如果你也想试试,直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在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每天花5分钟看看资金和情绪数据,分析分时量时心里更有底,这不比你盯盘一整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