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老股民朋友问我,说他拿的票总在卖二到卖五挂着大单,股价却不怎么跌,问我这到底是主力在洗盘还是悄悄出货。说实话,这种压盘现象,我刚炒股那几年也踩过不少坑,有时候以为是洗盘,拿住了结果跌成狗;有时候当成出货,卖了转头就涨停。后来摸爬滚打久了才发现,单看盘口那几档挂单根本不够,还得把消息面、资金面、市场情绪这些隐形信息拼起来看,才能离真相近一点。
先说说我以前是怎么看的。那会儿就盯着分时图和买卖盘,看到卖二到卖五有大卖单,第一反应就是抛压重,心里发慌。有一次,一只票连续三天在卖三挂着上万手的单子,股价在5日线附近晃悠,我当时觉得肯定要跌,赶紧割了,结果一周后人家放量突破,涨了30%。后来复盘才发现,那几天龙虎榜显示机构一直在净买入,只是我当时没看这些数据,光被盘口吓唬住了。
其实现在回头看,卖二到卖五的大单压盘,本质是主力在表演盘口给散户看。想判断是洗盘还是出货,得先看股价位置。如果股价刚从底部涨起来没多久,涨幅不大,这时候压盘很可能是洗盘——主力不想让散户跟着上车,故意挂大单制造抛压,吓出浮筹。但要是股价已经涨了一波,高位横盘时出现这种压盘,就得小心了,可能是主力在悄悄出货,用大单压住价格,自己在下面偷偷卖。
不过,股价位置这招也不是万能的。去年我碰到一只票,低位横盘半年,突然连续出现卖二到卖五大单压盘,我以为是洗盘,结果一个月后出了个商誉减值的利空,直接跌停。那会儿我才明白,单看技术面和盘口,就像盲人摸象,必须得结合消息面和资金面。
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分析,就像现在常用的希财舆情宝,它最让我觉得实用的一点,是能把散落在全网的信息整合起来。比如它的AI舆情功能,能实时抓取个股的主力资金流向、龙虎榜数据,这些数据以前我得自己去交易所官网、各种财经网站扒,现在打开它,直接就能看到主力资金是净流入还是净流出。要是压盘的时候,主力资金一直在偷偷买,净流入持续增加,那洗盘的概率就大;反过来,资金净流出还挂大单压着,十有八九是出货。
更关键的是,它还有个舆情评分。每只股票会根据消息面、业绩面这些算出0-100分,60分以上是正面,80分以上强烈正面。我试过,上次那只低位压盘的票,如果当时用舆情宝看,它的舆情评分已经掉到35分,负面标签,早就该警惕了,也不至于后来踩雷。现在我只要看到卖二到卖五有大单,先打开舆情宝看看评分趋势,评分往上走,压盘可能是假的;评分往下掉,就得赶紧结合风险预警提示(比如商誉减值、监管处罚这些)再判断。
说实话,以前我最头疼的是没时间盯盘。白天要上班,盘口变化快,等我中午看的时候,早就错过关键节点了。现在好了,希财网公众号会推送自选股的紧急消息,比如压盘时突然出现机构评级下调,或者股东减持的公告,它会直接弹消息给我,不用整天盯着屏幕,也能及时知道压盘背后有没有坏消息。
当然,工具只是辅助,最终判断还得靠自己。但有了这些数据支撑,比光凭感觉操作靠谱多了。比如上周有只票,卖二到卖五挂了三笔万手大单,股价在10日线附近缩量震荡。我用舆情宝看了下,主力资金净流入5000万,舆情评分75分(正面),还有机构研报刚给了买入评级——这不就是典型的洗盘吗?我没动,结果三天后股价放量突破压盘,涨了15%。
现在每天打开希财舆情宝,看看免费额度里的舆情报告、主力资金流向,基本就能判断个大概。要是想深入看财务评分、估值空间这些,就开个会员,几十块钱能用一个月,比起以前踩坑亏的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总之,卖二到卖五的大单压盘,从来不是简单的抛压重或吸筹,背后藏着主力的意图。散户朋友与其猜来猜去,不如多结合消息面、资金面这些硬数据,就像我现在这样,用工具把信息整合起来,判断起来心里才踏实。对了,你们也可以去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资金流向查看额度,试试就知道有没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