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刚炒股那几年,没少因为K线图上的断崖犯迷糊。明明看着股价从20块跌到5块,以为捡到便宜,结果一查才知道是除权了——这种低级错误,现在想起来都觉得亏。后来带新手时发现,80%的散户都分不清前复权和除权的区别,导致分析K线时频频踩坑。今天就用我这些年的实操经验,把这两个概念掰扯清楚,以后看盘再也不用对着断档K线发呆。
先说说除权是怎么回事。简单讲,上市公司分红送股后,股价会按比例下调,这就是除权。比如一只股票10送10,股价从20块变成10块,K线图上会突然出现一个大缺口。除权后的股价是真实价格,但缺点也明显:K线被硬生生砍断,过去的价格和现在的价格衔接不上,如果你想分析几年的趋势,看着这种断断续续的图,很容易误判涨跌幅度。我以前就吃过这亏,看着除权后跌了一半的K线,以为是主力出货,结果人家只是正常分红,白白错过了后面的反弹。
那前复权又是啥?它其实是把除权前的股价拉回来,让K线图保持连续。还是刚才10送10的例子,前复权会把除权前的股价按比例下调,比如除权前的20块会变成10块,和除权后的10块接上,K线图就像没断过一样。这种处理方式的好处是能直观看到股价的真实趋势,不管中间分了多少次红、送了多少股,你看到的都是一条连贯的曲线,分析长期走势特别好用。
两者的核心区别,其实就三点:
第一,价格处理方向相反。除权是砍现在的价,前复权是拉过去的价;
第二,K线连续性不同。除权K线有缺口,前复权K线是连贯的;
第三,用途完全不一样。如果你是做短线,看最近几天的股价波动,除权价更真实,毕竟你买入时的价格就是除权后的现价;但如果你想分析一只股票几年的趋势,比如从5块涨到20块的过程中有没有主力控盘痕迹,前复权才是刚需——总不能对着一堆缺口猜趋势吧?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平时看盘到底该用哪个?我的经验是短线除权,长线复权。比如做日内交易,看当天股价有没有突破除权后的近期高点,用除权模式更准;但如果你想拿一只股票半年以上,分析它的支撑位、压力位,甚至结合MACD、KDJ这些技术指标看趋势,必须用前复权——不然K线一断,技术指标就全乱套了,等于白分析。
不过说实话,就算搞懂了区别,手动调复权模式还是挺麻烦的。我现在看盘基本不用自己调,都是靠工具辅助。比如希财舆情宝的技术面分析功能,它会自动处理复权数据,不管是前复权还是除权,MACD、KDJ这些指标直接显示,不用自己在软件里来回切换。更关键的是,它不光给指标,还会结合股价趋势、主力资金流向这些维度,告诉你当前K线形态到底是真突破还是假反弹——这比单纯看指标有用多了。
当然,工具只是辅助,核心还是得自己懂逻辑。但对散户来说,能用低成本解决的问题,何必自己死磕?现在希财舆情宝有微信小程序,每天都会刷新免费的技术面分析额度,你搜希财舆情宝就能找到,不用花钱也能体验。新手刚开始不用追求复杂功能,先把K线图看懂,比啥都强。
最后提醒一句:别小看复权这点事,很多时候明明是好股票,就因为K线断档误判了趋势,结果卖在低点、买在高点。现在我每天看盘前,都会用舆情宝过一遍自选股的技术面,复权数据、指标趋势一目了然,省去不少麻烦。你要是也想试试,直接搜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反正不要钱,不如花5分钟看看,说不定能帮你避开下次的K线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