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朋友问我,手里的可转债突然收到公司赎回公告,不知道该怎么办。说实话,每年都有不少投资者因为没搞懂强制赎回条款,最后要么被迫低价赎回亏了钱,要么手忙脚乱转股错过了最佳时机。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可转债强制赎回到底有哪些条件,以及我们该怎么提前规避风险。
先明确一点,可转债的强制赎回不是公司随便就能做的,必须符合监管规定的条件。最常见的触发条件,也是大家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股价连续上涨触发有条件赎回。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一般是在可转债存续期间,公司股票在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具体比例可能在可转债募集说明书里约定,多数是130%)。简单说,就是正股股价涨得太高,已经远超转股价格,这时候公司就有权提出赎回,目的是促使投资者尽快转股,避免公司后期支付更高的利息成本,或者防止股价回落导致转股失败。
除了股价触发,还有一种情况是到期赎回,但这种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强制赎回,而是可转债到期后公司按约定价格赎回,一般是面值加最后一期利息,这种大家只要持有到期等兑付就行,风险不大。我们平时说的强制赎回坑,基本都是前面说的有条件赎回。
那触发条件后,赎回价格怎么算呢?通常赎回价格会在募集说明书里写清楚,一般是面值+当期应计利息。比如面值100元的可转债,当期利息0.5元,赎回价格就是100.5元。但这时候如果可转债的市价已经涨到130元以上(因为正股股价高,转股价值高),投资者要是不转股而是被赎回,就会直接亏损近30元,所以公司通过这种低价赎回的方式,逼着投资者转股。
还有个关键时间点要注意:赎回公告发布后,会有赎回登记日和停止交易日。赎回登记日当天收市后仍持有可转债的投资者,会被强制赎回;而停止交易日之后,可转债就不能在二级市场买卖了,只能转股(如果还在转股期内)。很多人就是没注意这个时间,想着等明天再卖,结果第二天发现已经停止交易,只能被迫接受低价赎回。
可能有人会问,公司一定要赎回吗?其实不是必须,而是有权。也就是说,触发条件后公司可以选择赎回,也可以放弃,但现实中大部分公司会选择赎回——毕竟股价涨上去了,早点让投资者转股,公司就能少付利息,还能降低负债。所以只要触发条件,我们就得默认公司会启动赎回程序,提前做好准备。
那怎么才能提前知道手里的可转债会不会被强制赎回呢?这也是我这些年踩过坑后总结的教训:光靠自己每天看公告、盯股价根本忙不过来,尤其是持仓转债多的时候,很容易漏掉关键信息。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比如今年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它有个功能我觉得特别实用——能实时监控自选可转债的公告信息,包括赎回公告、转股价格调整公告这些。
就拿强制赎回来说,一旦公司发布赎回相关公告,希财舆情宝会第一时间抓取,AI大模型还会分析这条公告的影响——比如是不是已经触发赎回条件、赎回价格多少、登记日是哪天,直接告诉你这对投资者来说是利空(因为不操作会亏损),并提醒尽快决策转股或卖出。如果是紧急公告,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消息提醒,我有次就是收到公众号推送,才发现持仓的一只转债已经进入赎回倒计时,赶紧在停止交易前转了股,避免了损失。
除了公告监控,它每天更新的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也很有用。比如某只转债的正股最近股价一直在涨,接近转股价格的130%,舆情报告里的股价异动原因会分析上涨逻辑,技术面分析会提示是否有持续上涨趋势,相当于提前给你打预防针,让你有时间评估是否可能触发赎回。现在每天免费额度能看舆情报告和公告解析,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完全够用,就算是新手也能快速get到关键信息。
最后再提醒一句:遇到可转债强制赎回,核心就是别拖。要么在停止交易日前卖出,要么计算好转股价值后及时转股(转股价值=正股股价÷转股价格×100,高于赎回价格就转股更划算)。如果实在拿不准主意,也可以用希财舆情宝的个股对比功能,把转债对应的正股和其他标的对比,看看舆情评分、机构观点,辅助自己做决策。
总之,可转债强制赎回条件看着复杂,但只要搞懂股价触发、赎回价格、时间节点这三个关键点,再借助工具提前监控,就能有效规避风险。大家平时可以多关注可转债的募集说明书,把强制赎回条款那部分划出来,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去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用免费额度看看舆情报告,慢慢积累经验。投资嘛,多一分准备就少一分风险,你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