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留言,问我打新中了一签到底能赚多少钱?”每次看到这种问题,我都得先叹口气——这事儿真没标准答案。我见过2021年那会儿,有人中一签科创板新股,上市首日直接翻倍赚了五万多;也见过去年有朋友中了某传统行业新股,开盘就破发,算上手续费倒亏三千。所以今天不想直接给数字,想聊聊影响新股收益的几个关键因素,以及我这些年总结的防雷”和抓肉签”小技巧。
先说最直观的——市场情绪。牛市和熊市打新,完全是两码事。2020到2021年那波行情,市场资金多,新股上市几乎全是秒涨”,别说中一签,哪怕是中签率极低的小盘股,赚个万八千都常见。但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初,市场整体低迷,破发成了常态,有次我帮一个客户看他中的新股,发行市盈率比行业平均高30%,当时就提醒他谨慎缴款”,结果上市当天跌了12%,还好他听劝没缴款,不然白亏一笔。所以打新第一件事,得先看看当下市场热不热,资金愿不愿意炒新。
再就是行业风口。这两年最明显,比如2023年AI概念火的时候,沾边AI的新股上市,哪怕盘子不算小,也能连拉几个涨停;去年新能源产业链热,相关新股首日涨幅普遍比传统行业高20%以上。但反过来,要是赶上行业政策收紧,比如前几年的教育、地产相关新股,基本都是上市即巅峰”。我现在看新股所属行业,除了自己平时积累的行业知识,还会用我们希财网今年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它有个风口解读”功能挺实用——比如前阵子某政策提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我打开舆情宝,它直接把利好的板块逻辑拆解清楚了,还列出了可能受益的细分领域,虽然是针对已上市个股,但对判断新股所在行业的热度很有参考。毕竟新股炒的就是预期,行业在风口上,资金关注度自然高。
发行价和市盈率也得重点看。一般来说,发行价越高、市盈率超过行业平均太多的新股,破发风险越大。比如2022年有只医药股,发行价130多元,市盈率是行业均值的2倍,当时很多人觉得高价股=高收益”,结果上市首日就破发,中一签亏了近万。怎么判断市盈率合不合理?以前得自己查行业平均市盈率,现在用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能省不少事——它会生成AI估值”指标,直接告诉你这只股票(包括新股)是高估还是低估,预期空间有多少。虽然新股没有历史股价,但结合行业数据和公司基本面,这个估值参考对判断发行价是否合理挺有用的。
公司盘子大小也影响收益。通常小盘股(比如流通市值5亿以下)更容易被资金炒作,首日涨幅往往比大盘股高。但这里有个例外,要是公司本身业绩不行,哪怕盘子小,也可能没人碰。比如去年有只小盘股,发行市值才3亿多,但公司连续三年营收下滑,上市当天只涨了5%,远低于同期小盘股平均水平。所以看盘子的同时,还得看看公司基本面——营收稳不稳定?有没有持续盈利?这些数据在招股书里都有,但财务小白可能看得头疼,我现在会用舆情宝的财务AI评分”,它把复杂的财务指标浓缩成一个分数,评分越高说明财务健康度越好,新股的话,评分80分以上的,我才会考虑缴款。
最后想说,打新不是闭眼捡钱”,得做功课。我见过有人打新全凭运气,中了就缴款,结果十次里亏三次;也见过有人每次打新前都花半小时研究,一年下来打新收益比别人高50%。现在工具越来越方便,像希财舆情宝这类AI工具,能帮你快速整合行业风口、财务数据、机构观点这些信息,不用自己挨个查研报、翻公告。对了,想体验的朋友可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研报查看额度,新手用来分析新股足够了;要是想解锁财务AI评分、AI估值这些进阶功能,可以看看会员套餐,具体价格小程序里有明细,投入不多,但能帮你少踩不少坑——毕竟打新赚的是辛苦钱,能避免一次破发,可能就把会员费赚回来了。
总之,新股中一签能赚多少,取决于市场、行业、公司本身等多重因素。与其纠结能赚多少”,不如花时间研究怎么选对新股”,毕竟打新的核心是不亏前提下争取多赚”,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