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某公司发公告说增持计划完成,这到底算利好还是利空?要不要跟着买?说实话,这问题我刚入市时也搞不清,看到增持就觉得是好事,结果有次追进去反而被套了。后来慢慢琢磨,才发现这里面门道不少,不是简单一句利好就能概括的。
先说说增持本身是啥意思。一般是公司大股东、高管或者员工持股计划,用真金白银从二级市场买自家股票。按道理说,自己人掏钱买,肯定是觉得公司现在的股价被低估了,或者看好未来发展,这算是一种信心的体现。但计划完成和正在增持还不一样,得看具体情况。
比如增持比例。如果公司说计划增持1%到3%,结果只买了1.1%就结束了,刚够下限,你说这算有诚意吗?我见过有些公司,嘴上说不超过5%,实际只增持了0.1%,这种象征性的操作,市场多半不买账。反过来,如果计划增持2%,最后买了4%,超额完成,那信号就强多了,说明内部确实看好。
再看增持价格和现在股价的关系。要是增持时的平均成本是10块,现在股价跌到8块了才发公告说完成增持计划,这时候你觉得是利好吗?恐怕更多人会想:连公司自己买的价格都被套住了,可以想象市场有多不看好这家公司近期的表现。但如果增持价是15块,现在股价已经20块了,说明当时的判断是对的,市场认可这份信心,这时候完成增持可能就是个正向信号。
还有增持期间市场是什么环境也很重要。比如大盘那段时间一直在跌,整个板块都不行,公司一边增持,股价一边跌,可以理解为托底失败?未必。说不定公司是逆市买筹码,等市场情绪回暖,反而能体现出支撑作用。但要是大盘涨得挺好,同行业公司股价都在涨,就这家公司增持了半天,股价纹丝不动,那就要小心了——可能公司本身有没披露的问题,连内部人增持都带不动。
最根本的,还是得看公司基本面。如果公司本身业绩一直在下滑,财务数据不好看,这时候搞增持,更像是作秀给市场看,想稳住股价。但如果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现金流也健康,这时候管理层掏出真金白银增持,可以理解为用行动投票,可信度就高多了。
说到这儿,估计有朋友会说:道理我都懂,但这么多因素要一个个查资料分析,太费时间了,而且消息太多,根本分不清哪些重要。 其实我以前也有这个困扰,直到今年用了希财网新出的希财舆情宝。它有个功能我觉得特别实用——舆情报告。
就拿增持计划完成这件事来说,你在舆情宝里搜这只股票,可以直接看到每日更新的舆情报告。里面不光有股价异动原因、技术面分析,还会专门把利好利空消息拎出来,AI大模型会逐条分析这条增持计划完成的公告是利好还是利空,可能对公司带来什么影响。比如它会告诉你,这次增持比例是否达标、增持价格与现价的差距、结合近期业绩表现,综合给出判断。如果是紧急消息,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不用天天刷公告。
更关键的是,舆情宝每天都会更新股票的舆情评分,可以直观看到市场对这家公司的情绪变化。增持计划完成后,舆情评分有没有上升?是短期波动还是趋势性变化?这些数据比自己拍脑袋靠谱多了——毕竟普通投资者很难实时跟踪所有消息,更别说判断每条消息的影响了。
现在希财舆情宝有免费体验活动,可以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希财舆情宝。每天都会刷新免费查看额度,像舆情评分、舆情报告这些基础功能,不花钱也能用起来。如果想深入分析,比如结合财务健康度看公司靠不靠谱,可以看看会员权益,里面有财务评分、AI估值这些功能,具体价格可以在会员页自己选套餐,投入成本不高,可以先试试水。
最后想说,判断增持计划完成是利好还是利空,从来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既要结合增持本身的细节,也要看公司基本面和市场环境。与其自己埋头查资料,不如用工具提高效率——至少我现在分析股票,都会先打开舆情宝看看舆情报告,省了不少事。对了,想及时收到消息提醒的话,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重要消息不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