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机构大宗交易多久可以卖出?限售规则与应对方法

高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高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后台有不少朋友问我,机构参与大宗交易后,到底要等多久才能卖出?这个问题其实挺关键的,尤其是对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搞清楚机构的动作节奏,多少能帮着判断市场情绪。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这些年的观察,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事儿。

机构大宗交易多久可以卖出?限售规则与应对方法

先得说清楚,啥是大宗交易?简单讲,就是机构之间买卖股票的“批发”方式,单笔金额通常比较大,所以价格一般会比当天市价低一点,这样买方能捡个小便宜,卖方也能快速出手。机构为啥爱用大宗交易?主要是不想影响二级市场股价,毕竟大资金直接在盘中买卖,很容易把价格打飞,对谁都没好处。

那回到核心问题:机构买了之后,多久能卖?这得分情况看。如果是大股东或者公司的董监高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股份,那接盘的机构就得注意了——根据规定,这种情况下受让方要锁定6个月,也就是说6个月内不能卖出。为啥要锁6个月?说白了就是怕机构刚接盘就砸盘,短期把股价搞崩,中小投资者遭殃。但如果是普通机构之间的大宗交易,比如A机构卖给B机构,而且卖方不是大股东或董监高,那通常就没有锁定期,买了之后第二天就能卖。不过实际操作中,机构很少这么干,毕竟大宗交易的初衷就是长期配置,刚买就卖,手续费都不够折腾的。

你可能会问,知道这个锁定期有啥用?其实关系到咱们对股价的判断。比如一只股票最近有大宗交易,而且是大股东减持给机构,那6个月后机构可能会有卖出压力,到时候如果市场情绪不好,股价说不定会受影响。反过来,如果是普通机构之间的大宗交易,第二天就可能有资金进出,股价波动可能更直接。

不过这里有个难点:咱们怎么知道机构到底啥时候会卖?毕竟机构不会提前发公告说“我下周二要卖股票”。这时候就得靠消息面和舆情的跟踪了。说实话,以前我自己盯这些消息,每天刷新闻、看公告、翻研报,眼睛都快看瞎了,还经常漏掉关键信息。后来试用了公司刚上的希财舆情宝,才算轻松了点。

它那个AI舆情监控功能挺实用的。你选了关注的股票,它会把全网的新闻、公告、研报,甚至分析师的观点都汇总过来,关键是每条消息都会标出来是利好还是利空,还会分析可能的影响。比如要是有机构大宗交易的相关消息,不管是买入还是可能的卖出计划,它都会第一时间抓取,紧急消息还会通过希财网公众号推提醒,不用自己天天刷手机。每天它还会更新股票的舆情评分,打开舆情报告就能看到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甚至技术面和业绩表现都有,相当于把零散的信息给你捋顺了。

举个例子,之前有只股票因为大宗交易频繁,市场都在猜机构会不会出货。我当时就是通过舆情宝的舆情报告看到,里面提到“近期大宗交易以机构间调仓为主,非大股东减持,无锁定期压力”,后面还附了技术面分析,说短期支撑位比较稳。这一下就把我的顾虑打消了,比自己瞎猜靠谱多了。

当然,光知道锁定期还不够,机构卖不卖,最终还是看公司基本面和估值。要是公司业绩好、估值合理,机构可能拿得更久;反之,就算没锁定期,也可能赶紧获利了结。这时候舆情宝的财务AI评分和AI估值就能派上用场,不过这俩功能是会员专享,免费额度里看不了。但每天的舆情评分、舆情报告这些核心功能,它都有免费查看额度,不用花钱就能体验,你要是想试试,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行,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也能找到入口。

说实话,现在做投资,信息差太重要了。机构有专业团队盯盘分析,咱们普通投资者靠自己硬扛,确实有点吃力。有个靠谱的工具辅助一下,至少能少走点弯路。希财舆情宝这些功能,说白了就是把复杂的信息简单化,让咱们能更快抓住重点。每天花几分钟看看舆情报告,了解下机构可能的动向,心里也能更有数。

最后再提醒一句,投资这事儿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锁定期只是参考因素之一,还得结合市场环境、公司基本面综合判断。但提前搞懂规则、用好工具,总能让决策更踏实一点,你说对不?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