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主力主买和主力被买哪个好?看懂区别与应用

资深唐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资深唐经理 股票顾问
股票领域达人 投资者教育作者
咨询TA

刚入市那几年,我特别痴迷研究主力资金。每天收盘后盯着交易软件里的“主力买卖”数据翻来覆去看,总觉得抓住这两个数字就能摸透市场的底牌。尤其是“主力主买”和“主力被买”这两个词,一度让我纠结到失眠——到底哪个数据更能代表主力的真实意图?哪个出现时股价上涨的概率更高?后来踩过几次坑才慢慢明白,这俩数据本身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得看背后的市场逻辑和配套信息。

主力主买和主力被买哪个好?看懂区别与应用

先说说这两个概念到底是啥意思。主力主买,简单讲就是主力主动去吃卖方挂的单子,比如卖一到卖五有挂单,主力直接用高于当前股价的价格去买,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主力愿意用更高成本拿货,可能是真看好;主力被买则相反,是主力挂了买单在买一到买五,然后被卖方的单子成交,相当于被动接盘,这种时候可能是主力在托底,也可能是出货时的“伪装”。

举个我经历过的例子。前年有只消费股,连续三天主力主买占比都超过70%,当时技术面看着刚突破平台,我以为要启动了,结果追进去没两天就开始回调。后来复盘才发现,那几天虽然主买多,但成交量一直没放大,而且用希财舆情宝查了下当时的舆情报告(那会儿还在测试阶段,我算早期用户),发现公司刚被一家小券商下调了评级,只是消息没传开。主力主买看着热闹,其实可能是小资金在诱多,真正的大资金早就借着主买数据在悄悄出货。这就是只看单一数据的坑——脱离了消息面和市场情绪,主力买卖数据就是个“伪信号”。

那是不是主力被买多就一定不好?也不一定。去年有只医药股,在低位横盘了两个多月,期间经常出现主力被买占比超过60%的情况,股价却一直没跌下去。当时很多人觉得是“主力无力护盘”,但我用希财舆情宝监控它的舆情动态,发现那段时间公司的AI财务评分一直在悄悄上升,从65分涨到了82分,AI估值显示股价被低估了30%以上。后来行业出了个政策利好,这只股票直接启动,两个月涨了40%。现在回头看,当时的主力被买,其实是大资金在低位耐心接散户的割肉盘,配合财务面的改善,才走出了趋势。

所以你看,主力主买和被买哪个好,得结合三个维度:位置、量能和消息面。在低位,主力被买持续放量,可能是建仓;在高位,主买突然放大但量能跟不上,反而要小心。但这些分析的前提是,你得知道“为什么”——主力为什么这个时候主买?为什么选择被动接盘?这就需要及时掌握公司的消息动态。

我现在每天开盘前都会花10分钟看希财舆情宝的舆情报告,里面有个“股价异动原因”板块,会直接汇总当天可能影响股价的消息。比如上周有只股票早盘主力主买突然飙升,我点开舆情报告,发现是公司凌晨发了个重大合同公告,AI解读是“强利好”,而且舆情评分从80分升到了89分,这种主买就是有基本面支撑的,可信度就高。要是没有这个工具,我可能得自己去翻公告、刷新闻,等弄清楚消息真假,股价可能已经涨上去了。

对了,希财舆情宝还有个公众号推送提醒功能,遇到紧急消息会直接弹通知。有次我持仓的一只股票晚上突发利空,10点多公众号就推送了提醒,AI分析可能影响短期情绪,我连夜研究了应对策略,第二天开盘虽然低开,但没吃大亏。这种实时性对散户来说太重要了,主力资金动作快,我们获取消息的速度也得跟上。

当然,也不是说有了工具就能躺赢。主力资金本身也会“骗线”,比如用小单主买吸引散户,大单暗中被卖出货。这时候除了看舆情,还得结合财务面和研报观点。希财舆情宝里的AI研报功能可以汇总机构观点,比如一只股票如果主力主买很强,但多家券商最近都下调了评级,目标价远低于当前股价,那这个主买就得多打个问号。

说到底,主力主买和被买只是市场资金的“表象”,真正的核心是背后的“动机”。与其纠结哪个数据更好,不如建立一套自己的分析体系:先看位置和量能判断资金意图,再用舆情工具验证消息面逻辑,最后结合财务和研报确认基本面支撑。这样才能让主力数据为你所用,而不是被数据牵着鼻子走。

现在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可以免费体验,每天都有刷新的舆情解析和舆情报告额度,想试试的朋友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看看你的持仓股今天的舆情动态到底怎么样。反正免费额度不用白不用,说不定就能帮你避开一个主力设下的“数据陷阱”。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