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手里的股票连续三天放量大跌,心里七上八下的,到底是主力在洗盘还是出货?说实话,这种时候真的很考验心态,判断对了可能抄到底,判断错了要么割在地板上,要么套在高位。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聊聊怎么区分这两种情况,都是实打实的干货,你要是也遇到类似问题,耐心看完或许能理清思路。
先说说最直观的成交量。洗盘和出货虽然都放量,但细节不一样。你想啊,洗盘的话,主力是想把不坚定的散户吓出去,拿到更多筹码,所以成交量可能第一天放巨量,后面两天慢慢缩量,或者成交量虽然大,但盘中有明显的承接盘,比如股价跌到某个位置就有资金托住,不会一路单边下跌。出货就不一样了,主力是真的在卖,成交量可能连续三天都维持在高位,甚至一天比一天大,而且下跌过程中基本看不到像样的反弹,偶尔的拉升也是为了吸引跟风盘,然后继续砸。不过光看成交量不够,还得结合股价位置。
股价位置太重要了。如果这只股票之前已经涨了一大波,比如翻倍甚至更多,这时候连续放量大跌,出货的概率就很大。主力赚够了,趁着还有人接盘赶紧兑现利润。但如果股价本身就在相对低位,或者刚启动没多久,突然连续大跌,洗盘的可能性更高。毕竟主力在低位出货赚不到钱,反而可能是借大盘调整或者板块利空,故意砸盘吓走散户。我之前遇到过一只票,低位连续三天放量跌,当时好多人割肉,结果一周后就开始反弹,后来才知道是主力在吸筹。
不过位置和成交量只是表象,最核心的还是消息面。很多时候股价大跌不是主力行为,而是有实实在在的利空消息。比如公司突发业绩暴雷、行业政策收紧,这种时候就算位置低,也可能是出货,或者至少是资金避险。但如果没有明显利空,甚至公司刚出了利好,股价却反常大跌,那洗盘的概率就大了。但问题来了,散户很难第一时间掌握所有消息,有时候一条不起眼的研报观点,或者分析师突然下调评级,都可能引发资金抛售。
这时候我就得说说我最近常用的工具了——希财舆情宝。它的AI舆情功能对判断这种情况特别有用。你可以把自选股加进去,它会实时监控全网的新闻、公告、研报这些消息,不管是突发的还是重要的,都会汇总起来,AI还会分析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可能对股价有什么影响。就像前阵子有个板块连续大跌,我打开舆情宝的舆情报告,里面直接写了“股价异动原因:受某行业政策传闻影响,资金避险情绪升温”,还列了具体的利空消息和技术面分析,一看就知道不是洗盘,是真的有利空。而且如果是紧急消息,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不用一直盯盘也不会错过关键信息。
除了消息面,舆情宝每天更新的舆情评分也很实用。洗盘的时候,虽然股价跌,但公司本身没什么问题,舆情评分可能不会跌太多,甚至还会维持在中等以上;出货的话,如果伴随着利空消息,舆情评分可能会连续下降。我一般会结合这个评分和舆情报告里的“股价异动原因”,再加上成交量和位置,综合判断。现在每天免费额度能看舆情报告和评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足够用了,要是想更深入分析,也可以看看会员套餐,投入成本不高,但能帮你少踩很多坑。
当然,没有绝对的判断标准,洗盘和出货有时候会相互转化。比如本来是洗盘,结果突发利空,主力也可能反手出货;本来是出货,结果遇到大盘反弹,主力可能又拉起来继续卖。所以一定要多维度验证,别单一指标下结论。如果你平时没时间盯盘看消息,建议试试希财舆情宝,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紧急消息推送真的很及时。
最后想说,投资最重要的是不慌,遇到连续大跌别着急操作,先理清原因:位置高不高?成交量有没有异常?有没有利空消息?用对工具,把这些信息搞清楚,判断自然就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