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朋友问我,短线做T怎么才能更稳当,毕竟波动快,稍微不留神就容易做反。说实话,我自己做短线交易也有十几年了,早期踩过的坑可不少,从一开始凭感觉下单,到后来慢慢摸索出一些规律,现在回头看,做T能不能成,关键还是在于有没有一套清晰的原则和实用的技巧。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都是这些年实战总结的干货,尤其适合想提升短线操作效率的朋友。
先说说做T的核心原则吧,这是我踩过无数次坑才悟透的。第一个原则,顺势而为。很多人做T总想着“高抛低吸”,但要是大盘或者个股本身在下跌趋势里,硬去抢反弹做T,十有八九会被套。我现在做T前,一定会先看大方向,短期趋势向上的票,回调时分批买,拉升时分批卖;趋势向下的,除非有明确企稳信号,否则宁愿少操作。这就像游泳,顺着水流省力,逆势硬来只会呛水。
第二个原则,仓位绝对不能重。做T本质是短线博弈,仓位一旦超过50%,心态很容易崩。我自己的习惯是,单次做T的仓位控制在20%-30%,这样就算判断错了,止损时对整体账户影响也不大。之前见过有朋友满仓做T,遇到突发利空直接被套,想补仓都没子弹,教训太深刻了。
第三个原则,止损止盈要果断。短线交易最忌“贪”和“扛”。我给自己定的规矩是,盈利5%以上就开始分批止盈,到8%基本清掉;亏损超过3%必须止损,不管后面会不会反弹。别想着“再等等说不定能回来”,短线时间成本高,机会多的是,死扛只会把小亏拖成大亏。
原则讲完了,再说说具体技巧。我平时做T主要看三个方面:分时图波动、日内差价空间,还有消息面变化。
先说分时图,这是短线交易的“仪表盘”。我习惯盯早盘30分钟和尾盘30分钟,这两个时间段波动通常比较大,容易出机会。比如早盘高开低走,如果分时黄线(均价线)一直在白线(股价线)下方,说明抛压重,这时候别急着买,等回调到支撑位再看;要是低开高走,黄线托着白线往上走,量能跟上,那可能就是不错的买入时机。不过光看图形不够,还得结合成交量,缩量回调不怕,放量下跌就得警惕。
再就是利用日内波动找差价。正常情况下,个股日内波动不会太大,我会提前算好当天的支撑位和压力位(可以参考前一天的收盘价、均线位置),到支撑位附近挂买单,压力位附近挂卖单,赚2%-3%的差价就走。别贪心追求“卖在最高点、买在最低点”,短线交易积少成多,频繁操作反而容易出错。
这里重点说下消息面,很多人做T失败,问题就出在消息解读上。说实话,A股短线情绪受消息影响特别大,一条突发新闻、一份公告,甚至分析师一句话,都可能让股价瞬间异动。以前没工具的时候,我每天要刷各种新闻、研报,消息太多看不过来,解读也容易主观。有时候看到一条“利好”就急着买入,结果股价不涨反跌,后来才发现消息早就被市场消化了,甚至AI分析后其实是中性偏空。
也是去年底,朋友推荐我试试希财舆情宝,当时刚上线,说是能实时监控股票消息,AI自动分析利好利空。我抱着试试的心态用了下,发现确实解决了我的痛点。它的AI舆情功能会把自选股的新闻、公告、研报这些信息汇总起来,每条消息都标出来是利好还是利空,还会解释可能的影响。比如有一次早盘看到一只票突然拉升,我正犹豫要不要追,舆情宝弹出提醒,说这条消息是“中性偏空”,因为虽然有政策提到相关行业,但公司业务占比很小,之前股价已经提前反应过了。后来果然股价冲高回落,避免了一次误操作。
现在我每天开盘前都会看一眼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里面有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汇总,AI还会结合技术面和业绩表现做分析。紧急消息公众号还会推送,不用一直盯盘也能及时知道变化。对短线做T来说,情绪和消息面的把握太重要了,有了这个工具辅助判断,心里踏实多了。
不过得提醒一句,工具只是辅助,不能完全依赖。做T本身风险不低,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判断,保持理性。比如舆情宝提示“利好”,但股价已经拉得很高,这时候追涨也可能被套;提示“利空”,但股价已经跌到位,反而可能是低吸机会。工具帮我们过滤信息、分析逻辑,但最终决策还得自己来。
最后总结下,做T想做好,记住“原则为纲,技巧为目,消息为辅”。顺势、控仓、止损这三个原则要刻在心里,分时图和波动差价是基础技巧,消息面分析可以借助工具提升效率。对了,希财舆情宝现在每天有免费额度,能看舆情评分、解读消息,想试试的朋友可以搜微信小程序“希财舆情宝”,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获取提醒,体验下AI舆情分析,对短线交易挺实用的。当然,工具用不用得好,还得靠自己多练,祝大家操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