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刚中了只新股,开盘那天我坐在电脑前,手指放在卖出键上又缩回来——这场景太熟悉了,三年前第一次中签时,我也是这样慌慌张张,结果卖在了连板的第一天,后面看着股价涨了30%,拍着大腿骂自己傻;去年另一只新股,我想着再等等,结果开板后连续跌了五天,利润回吐一半。新股中签什么时候卖?我踩过的坑、摸过的规律,今天全掏给你们。
首先得搞懂,新股的利润来自“市场情绪”和“基本面支撑”的叠加。我之前总盯着“连板数”看,以为越多越好,但后来发现,连板背后的逻辑才重要。比如去年中了只光伏行业的新股,上市时正好赶上行业政策落地,连板到第8天,那天早上我看盘口,集合竞价的量比前一天大了三倍,开盘五分钟就破板,我赶紧卖了——后来才知道,当天行业出了个小利空,只是我没看到。要是早知道消息,前一天尾盘就该减仓。
还有一次更离谱,中了只消费股,开板后我觉得业绩好,捂着没卖,结果一周后公司出了个“产品抽检不合格”的公告,股价直接跌停。那时候我每天要刷十个财经APP,看新闻、翻研报、逛股吧,眼睛都花了还是漏消息。直到今年用了希财舆情宝,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能实时监控新股的全网消息,不管是公告、研报还是用户讨论,有紧急情况还会推微信提醒。比如这次中的新股,上市前三天,舆情宝的评分从8.2降到7.5,报告里说“行业近期有资金流出迹象”,我就提前设了止损点,开板当天直接卖了,比隔壁邻居多赚了两个点。
再讲个实操的方法:新股开板后的半小时最关键。如果开板后成交量突然放大(比如比前一天的量能大5倍以上),而且股价一直往下砸,别犹豫,直接卖;如果开板后有资金撬板,股价回到分时均线以上,能再拿拿。但这里有个前提——你得知道当天有没有影响行业的消息。比如上个月有只医药新股,开板后本来要跌,结果突然出了“公司获得新药临床试验批件”的消息,股价瞬间拉涨停,要是没看到这个消息,肯定卖飞了。我现在不用自己刷消息,舆情宝会把每条消息的利好利空标清楚,用大白话讲影响,省了我起码两小时的时间。
还有一点很重要:别贪心。我见过有人把新股捂成“老股”,从盈利50%到亏损20%,就是因为总想着“再涨一点”。我的原则是,新股上市后,要么在连板期间的“炸板日”卖,要么在开板后的“第一个放量阴线”卖,除非有特别大的利好(比如行业政策突然落地),否则不恋战。而判断“特别大的利好”,我现在全靠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它会把行业事件的逻辑讲清楚,比如哪天出了“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长”的政策,它会直接列受影响的板块和个股,还有为什么利好,我不用自己翻研报找逻辑。
最后想说,新股卖出没什么“绝对正确”的时间,但能少踩坑的关键是“及时获取消息+看懂情绪”。我之前每天花三小时刷消息,还总漏;现在用舆情宝,每天花1块钱,消息实时推,情绪有评分,报告帮我汇总基本面,省下来的时间我能陪孩子写作业,赚的钱比之前还多——毕竟信息差才是赚钱的关键,你知道得比别人早一点、准一点,就能多赚一点。
对了,想试试的朋友可以去希财网公众号找入口,或者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额度看舆情和报告,反正不要钱,试试总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