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跟做电商的朋友吃饭,他突然问我:“什么叫一级市场?我看朋友圈有人说投了个Pre-IPO项目,是不是就是一级市场?”我喝了口茶,想起十年前刚进金融圈时,也对着这两个词犯迷糊——那会以为一级市场是“更高端的市场”,后来才明白,其实就是公司还没上市时的融资场。
比如说,你楼下开了家奶茶店,老板想扩店但没钱,找了几个熟人凑了20万,占10%的股份——这其实就是最原始的一级市场交易。只不过我们平时说的一级市场,更多是指创业公司的风投融资、国企的改制重组,或者上市公司的定增。我之前跟过一个新能源项目,他们A轮融资拿了5000万,投资方是两家产业资本,钱直接进了公司账户,用来买设备建厂房。这种交易有个特点:钱是给公司的,不是给之前的股东,而且要等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才能退出——要是公司没熬到那一步,投的钱可能就打了水漂。
那二级市场呢?就是我们平时打开炒股APP买卖的那些股票。比如你买了某家白酒公司的股票,钱是给卖给你股票的人,不是给公司——这时候公司已经上市了,股票在交易所公开交易。二级市场的参与者很杂:有像我这样的老股民,有公募私募这样的机构,还有刚入市的大学生。我记得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医药股的二级市场股价涨得疯,就是因为大家都在买,但其实那些公司的一级市场融资早在几年前就完成了,二级市场的波动更多是情绪和资金的博弈。
两者最大的区别,我觉得有三个。第一是参与者:一级市场基本都是机构、风投或者有钱的个人,门槛很高——比如Pre-IPO项目,起步就是几百万,普通人大都沾不上边;二级市场就不一样了,几百块就能买一手,谁都能参与。第二是风险:一级市场的风险是“能不能成”——比如你投了个AI创业公司,要是产品没做出来,或者没拿到下一轮融资,可能血本无归;二级市场的风险是“涨不涨”——就算公司没问题,股价也可能因为大盘跌而跟着跌,但至少能随时卖出去,流动性好很多。第三是收益逻辑:一级市场赚的是“公司成长的钱”——比如你投了个公司,从估值1亿到上市时估值10亿,翻十倍;二级市场赚的是“买卖差价的钱”或者“分红的钱”——比如你10块买的股票,15块卖了,赚5块,或者每年拿点分红。
很多人问我,普通人用不用关心一级市场?其实要的。比如一家公司在一级市场拿了大笔融资,说明有机构看好它的成长,等它上市后,二级市场的股价很可能跟着涨;反过来,如果一级市场的投资方纷纷撤资,那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可能有问题,二级市场的股价也会受影响。但问题是,一级市场的消息往往很封闭,等我们普通人知道的时候,已经错过最佳时机了。
我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用希财舆情宝。它能实时监控自选股的全网舆情,不管是一级市场的融资消息、二级市场的公告,还是分析师的观点、用户的讨论,都能第一时间推给我。更省心的是,它会用AI解读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比如之前有个公司传要拿Pre-IPO融资,舆情宝直接告诉我“这对公司未来上市后的股价有支撑,因为融资能帮公司扩产能”,省得我自己查资料分析。关键是每天就花1块钱,比我之前每天花两三个小时找消息划算多了——毕竟时间就是钱,省下的时间我能多研究几个公司。
对了,想试的朋友可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有免费额度看舆情评分和报告,不用花冤枉钱。其实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投资的核心都是“信息差”——你比别人早知道一点,就能多赚一点,或者少亏一点。
最后想说,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不是对立的,而是公司发展的两个阶段:一级市场帮公司长大,二级市场帮公司“变现”。搞清楚两者的区别,你就能看懂很多股价波动的逻辑——比如为什么有的公司刚上市就涨,因为一级市场的投资方在推;为什么有的公司上市后跌,因为一级市场的估值太高了。
投资这事,最怕的就是“不懂装懂”,把一级市场当成“高级赌场”,把二级市场当成“捡钱的地方”。其实不管投哪个,都得先搞清楚规则,再慢慢试错。毕竟,赚钱的前提是,你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