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朋友问我,买房办了房贷,每个月还的钱里,到底多少是本金、多少是利息?其实这问题不难,搞清楚了心里才踏实,毕竟房贷一还就是二三十年,每一分钱都得花明白。今天我就手把手教大家怎么算,两种常见的还款方式都讲透,看完你自己也能算明白。
先说说最常用的等额本息,这种方式每个月还的总金额是固定的,但本金和利息的比例会慢慢变。我刚入行时也觉得公式挺复杂,后来拆解开发现其实就几个数的事儿。它的核心公式是:每月还款额=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别看到公式就晕,咱们一个个说清楚每个部分是啥意思。
贷款本金就是你从银行借的钱,比如贷了100万,这个数就是1000000。月利率得注意,银行给的通常是年利率,比如年利率4.2%,那月利率就是4.2%÷12=0.35%(也就是0.0035)。还款月数就是贷款年限乘12,比如贷20年,就是20×12=240个月。
举个例子,贷款100万,年利率4.2%,20年,按等额本息算。先算月利率0.35%,还款月数240个月。代入公式:每月还款额=1000000×【0.0035×(1+0.0035)^240】÷【(1+0.0035)^240-1】。这里(1+0.0035)^240可以用计算器算,大概是(1.0035)^240≈2.313。那分子就是0.0035×2.313≈0.0080955,分母是2.313-1=1.313,所以每月还款额≈1000000×0.0080955÷1.313≈6165元(具体数可能因计算器精度略有差异)。
算出每月总还款额后,怎么分本金和利息呢?第一个月,利息=剩余本金×月利率,也就是1000000×0.0035=3500元,那本金就是6165-3500=2665元。第二个月,剩余本金变成1000000-2665=997335元,利息=997335×0.0035≈3490.67元,本金=6165-3490.67≈2674.33元。你看,本金慢慢变多,利息慢慢变少,但每月总还款额不变,这就是等额本息的特点。
再来说说等额本金,这种方式前期还款压力大一点,但总利息比等额本息少。它的逻辑是:每月还固定的本金,再加上剩余本金产生的利息。公式是:每月还款额=(贷款本金÷还款月数)+(贷款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月利率。
还是刚才的例子,100万,年利率4.2%,20年。每月固定本金=1000000÷240≈4166.67元。第一个月利息=1000000×0.0035=3500元,所以第一个月还款额=4166.67+3500=7666.67元。第二个月,已还本金累计4166.67元,剩余本金=1000000-4166.67=995833.33元,利息=995833.33×0.0035≈3485.42元,还款额=4166.67+3485.42≈7652.09元。往后每个月,利息都比上个月少一点,因为剩余本金在减少,所以每月还款额会慢慢降低。
两种方式各有优劣:等额本息适合收入稳定、想每月还款压力均衡的人;等额本金适合前期收入较高,或者想省总利息的人。算的时候有几个点得注意:年利率一定要换算成月利率,别直接用年利率算;还款月数是贷款年限×12,比如30年就是360个月,别算错;现在银行App或贷款计算器都能直接出结果,但自己懂原理,能避免输入错误参数导致结果不准。
其实刚开始接触这些公式时,我也觉得头大,后来帮客户算得多了,发现只要把参数捋清楚,一步步来,一点都不难。自己算一遍,再对比银行给的还款计划表,心里更有数,也能更清楚自己的钱到底花在了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