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在后台留言问我,认房又认贷”到底是个啥,每次听银行或者中介提起,都觉得像听天书。其实这个词跟咱们买房贷款关系特别大,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说,保证你听完就明白。
先说说认房”。这词儿字面意思挺直接,就是看你有没有房。但这里的房”不是随便看的,得看具体城市的政策——有的城市只认你在本地的房产,不管你在外地有多少套房;有的城市则认全国范围内的房产,只要在国家房产登记系统里能查到你名下有房,就算数。比如你在老家有套房,现在想在工作的城市买房,要是这个城市执行认房”且认全国房产,那你就算有房的人。
再来说认贷”。这个比认房”稍微绕一点,它查的不是你有没有房,而是你有没有住房贷款记录。不管你之前的房贷是商业贷款还是公积金贷款,也不管你现在还清了没,只要征信报告里有过住房贷款的记录,就算认贷”的范围。哪怕你十年前买过房,后来把房卖了、贷款也还清了,征信上的贷款记录还在,再买房时银行照样会认定你有过贷款记录。
那认房又认贷”合在一起是啥意思?简单说,就是银行在审批你的房贷时,会同时查两件事:一是你在当地有没有房(按当地政策认定范围),二是你有没有住房贷款记录(全国范围内的)。只要这两件事里有一件符合,你再买房就会被算作第二套房”,甚至多套房”,贷款政策就会按二套房来执行。
举个不涉及具体人的例子:你在A市有套房(没贷款),现在去B市买房,B市如果执行认房又认贷”且认全国房产,那银行一查你名下有房,就算二套房;或者你之前有过房贷(哪怕房卖了、贷款还清了),现在买房,银行查到你有贷款记录,也算二套房。只有既没房、又没房贷记录的人,买房才算首套房。
说完是啥意思,再聊聊它的作用。这政策可不是随便定的,主要有三个实实在在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帮刚需和投机客划清界限。首套房贷款政策通常更宽松:首付比例低(现在很多城市首套首付20%-30%),贷款利率也低(比如LPR基础上减点);而二套房首付比例高(不少城市要40%-60%),利率也高(LPR基础上加点)。认房又认贷”通过严格认定首套房资格,让真正没房、没贷过款的刚需群体能以更低成本买房,避免被有房有贷的投机者挤占首套房名额,刚需上车更容易。
第二个作用是稳定房价。这些年大家都知道,房价过快上涨很多时候是投机炒房带起来的——有人手里好几套房,还想继续买,用低首付撬动多套房,推高房价。认房又认贷”提高了二套房的购房成本,炒房的人觉得不划算,就会减少买房,市场上的购房需求更接近真实居住需求,供需平衡了,房价自然就难再大起大落。
第三个作用是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二套房首付比例高,意味着购房者自己掏的钱更多,杠杆率更低。比如买一套300万的房,首套房首付30%是90万,二套房首付50%就是150万。购房者自己出的钱越多,还款压力相对就小,断供的可能性也低,银行放贷就更放心,坏账风险自然就降下来了。
不过这里得提醒一句,不同城市的认房又认贷”执行细节可能不一样。有的城市认房”只认本地,认贷”也只认本地贷款记录;有的城市则认全国房产和全国贷款记录。所以买房前最好先问清楚当地银行的具体政策,别想当然以为自己是首套房,结果申请贷款时才发现被认定为二套房,影响首付和利率。
其实认房又认贷”本质上是房地产调控的一种工具,目的就是让房子回归住”的属性,而不是炒”的工具。对咱们普通购房者来说,搞懂这个政策,能帮你提前判断自己属于首套还是二套,计算清楚买房成本,避免白跑一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