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个月,我至少接到了12个客户的电话,都是问同一个问题:“我办的房贷是LPR加60个基点,这个基点以后会变吗?要是变了,我月供岂不是要多还很多?”说实话,每次遇到这种问题,我都得先让他们别急,毕竟贷款利率的事儿,得拆开揉碎了说才清楚。今天就借着这个机会,跟大家好好聊聊LPR后面的基点到底会不会变。
先得说清楚,LPR和基点到底是啥关系。LPR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每月20号由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相当于一个“基础利率”;而基点呢,是银行根据你的个人资质(比如征信、收入、贷款金额)和贷款类型(房贷、经营贷、消费贷),在LPR基础上加减的点数,1个基点等于0.01%。比如你看到的“LPR+55基点”,实际利率就是LPR数值加上0.55%。
那重点来了,这个基点会不会变?我直接说结论:大部分情况下,基点一旦确定就不会变了,但得看你的贷款合同怎么写。 这话听着绕,但你翻出自己的贷款合同,找到“利率调整方式”那一页,基本就能明白。
我拿房贷举个例子,这是大家最关心的。2019年央行推行LPR改革后,存量房贷客户很多都转成了LPR浮动利率。当时我帮一个姓刘的客户办转贷,他选的是“LPR+80基点,每年1月1日调整利率”。这几年LPR从4.8%降到了3.45%,他的月供确实少了不少,但每次调整,银行只动了LPR部分,那个80基点始终没改过。上个月他还跟我说:“幸亏当时选了浮动利率,基点固定住了,不然LPR降了也跟我没关系。”
为啥房贷的基点通常不变?因为房贷合同里有明确约定:“加点数值在合同剩余期限内固定不变”。这是央行2019年出的文件里规定的,主要是为了保护购房者权益,避免银行随意调整基点增加还款压力。不过有个例外,如果你中途提前还款,并且重新签订了贷款合同,那银行可能会重新评估你的资质,这时候基点就有可能变了——我去年遇到个客户,提前还了50万房贷,银行重新签合同的时候,把基点从65降到了50,因为他的贷款金额少了,风险降低了。
但如果是经营贷或者消费贷,情况就不一样了。前阵子有个做小生意的老板来咨询,他2023年办的经营贷是“LPR+120基点,每3年重定价一次”。今年正好满3年,银行通知他基点要调到150,他急得不行:“这凭啥说涨就涨?”我让他看合同,里面果然写着“重定价周期内,加点数值可由双方协商确定”。经营贷风险比房贷高,银行会根据市场环境、企业经营状况调整基点,这种情况在合同里提前约定了,还真没办法。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银行主动调整基点。去年有个客户征信出了点问题,有两次信用卡逾期记录,银行给他发了通知,说要把他的基点从70上调到90,理由是“借款人信用状况发生变化”。他当时觉得银行欺负人,我帮他查了合同,里面确实有“借款人出现逾期等违约行为,银行有权调整贷款利率加点数值”的条款。所以说,按时还款太重要了,别以为基点固定就万事大吉。
那普通人怎么判断自己的基点会不会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翻贷款合同,找到“利率构成”和“调整方式”这两条。如果写着“加点数值在合同期内固定”,那基本就不会变;如果写着“重定价时双方协商确定”或者“根据借款人资质动态调整”,那就要多留个心眼。要是合同看不明白,直接打银行客户经理电话问,他们有义务解释清楚。
我干这行快10年了,见过太多人因为没搞懂LPR和基点吃了亏。其实不管基点变不变,关注LPR走势都很重要——毕竟LPR才是利率变动的“大头”。比如今年LPR降了0.25%,就算基点不变,你的月供也会跟着少。但要是基点真的调整了,一定要问清楚原因,看看是不是符合合同约定,别稀里糊涂就接受。
最后提醒一句:贷款是几十年的事儿,签合同前多花半小时看条款,比以后扯皮强。要是你现在手里有贷款合同,不妨现在就翻出来看看,自己的基点到底是“固定”还是“可变”——这事儿真不能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