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贷款

按揭房可以加名字吗?流程条件及注意事项

资深刘经理            来源:希财网
资深刘经理 贷款顾问
财经领域达人 贷款科普作者
咨询TA

最近后台和私信总收到类似的问题:“我和老公结婚后买的房,当时只写了他一个人名字,现在还在还贷款,能不能加上我的名字?”“父母按揭买的房,想加上我的名字,需要什么手续?”作为在贷款行业摸爬滚打快十年的人,今天就结合实际案例,跟大家掰扯清楚“按揭房加名字”这件事,看完你就知道该怎么操作了。

按揭房可以加名字吗?流程条件及注意事项

先说结论:能加,但要看情况!主要分两种:按揭贷款已经还清的,和还在还贷款的。如果贷款早就结清了,那加名字就简单多了,直接去房管局办变更登记就行,带上身份证、房产证、户口本这些材料,几百块工本费搞定——这种情况我碰到过不少,基本当天就能办完。但问题往往出在“还在还贷款 ”的情况,这种时候房子是抵押给银行的,你和银行签的《借款合同》里通常会写“未经抵押权人(银行)同意,不得擅自变更产权人”。所以,按揭没还完想加名字第一步不是去房管局,而是先问银行同不同意!

银行会同意吗?这就得看银行的态度了。我接触过的客户里,有的银行比较宽松,比如夫妻之间加名字,只要双方征信没问题、还款记录良好,可能签个《抵押权变更协议》就行;但也有的银行会比较谨慎,比如加名对象是子女或父母,银行可能会要求重新审核家庭还款能力,甚至让你先还一部分贷款(比如还到剩余本金50%以下),降低风险。之前有个客户,想给按揭房加女儿的名字,银行直接说“要么结清贷款,要么提供女儿的收入证明,证明她有共同还款能力”,最后女儿刚工作收入不够,只能等贷款还得差不多了才办。

如果银行同意了,接下来的步骤就得按规矩走。第一步,和银行签《抵押权变更合同》,这个合同得明确加名后的产权人信息,以及共同还款责任(如果需要的话)。第二步,去公证处做个公证,证明加名是双方真实意愿,有的银行和房管局会要求这个——别嫌麻烦,少一步都可能白跑。第三步,拿着银行的同意书、公证书、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如果是夫妻)、房产证、贷款合同这些材料,去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抵押权变更登记”。这里要注意,不同城市要求可能不一样,比如杭州需要提前在“浙里办”预约,北京则可以现场取号,但都得跑两趟:先提交材料审核,审核通过后交登记费(通常80元),然后等新的房产证下来,上面就会有新加的名字了。

说到费用,很多人关心要不要交税。这里分两种情况:如果加名的是配偶,不管婚前婚后,根据2021年《契税法》规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变更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所以只需要交登记费和少量工本费(各地几十到一百不等)。但如果加的是父母、子女或其他非配偶关系,就可能要交契税了——按加名部分的房产价值算,税率1%-3%(比如房子现在值200万,加名占50%份额,就按100万的1%-3%交契税),具体得看当地税务部门的规定。之前有个客户给父母加名,房子在深圳,评估价600万,加名50%份额,光契税就交了9万,肉疼得不行。

这里必须提醒几点。第一,加名字前一定要明确“房产份额”。是“共同共有”(默认各占50%)还是“按份共有”(比如你占30%,对方占70%),最好在《抵押权变更合同》里写清楚,或者单独签一份《房产份额约定协议》,避免以后离婚或卖房时扯皮。我见过一对夫妻,加名字时没约定份额,后来离婚分割房产,因为首付和贷款都是男方出的,最后法院判男方占70%,女方只分了30%,女方觉得不公平但也没办法。第二,银行审核可能比你想的严格。尤其是加名对象没有共同还款能力时,银行大概率会拒绝。比如有客户想给未成年子女加名,银行直接说“未成年人没有收入来源,无法承担还款责任”,最后只能作罢。第三,各地政策差异大,别只看网上攻略。比如上海规定,按揭房加配偶名字,银行同意后直接去不动产中心办就行,不用公证;但成都有些银行会要求先做“赎楼”(把剩余贷款还清)再办加名,流程复杂得多。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先打银行客服电话(贷款合同上有),问清楚“按揭房加名需要什么材料、条件”,再打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电话(12346)确认流程,少走弯路。

如果银行死活不同意加名字,或者你暂时不想花这笔钱,也有替代办法。比如签一份《婚内财产协议》(夫妻之间)或《赠与协议》(非夫妻),明确房产有你的份额,虽然房产证上没名字,但这个协议在法律上是有效的。不过要注意,协议里得写清楚“房产具体信息(地址、产权证号)、双方出资情况、约定的份额”,最好去公证处公证一下,效力更强——之前有个客户没公证,后来对方反悔,协议差点作废,折腾了好久才通过法院确认有效。

总的来说,按揭房加名字不是“想加就能加”,得看银行脸色、政策规定,还得把流程和费用搞清楚。如果实在嫌麻烦,也可以等贷款还清后再加名,那时流程简单,费用也低。最后提醒一句:加名字是大事,涉及财产权益,请务必和家人商量清楚,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别因为一时冲动留下隐患。

广告
?x

该页面不兼容电脑版本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