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贷款咨询这行快8年了,最近后台总有人问我:“在百信银行申请的贷款,到底算不算网贷?”其实不止一个用户这么问,上周还有个朋友拿着手机截图来问我,说他在百信银行“好会花”借了5万块,同事看到说这是网贷,让他小心利息高,搞得他心里七上八下的。今天就借着这个问题,跟大家好好掰扯掰扯。
先说说百信银行是啥来头。它不是那种随便冒出来的小公司,是2017年由中信银行和百度联合发起的,拿到了银保监会颁发的直销银行牌照,说白了就是正规持牌的银行机构,跟咱们平时接触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一样,受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直接监管。这点很重要,后面咱们对比的时候会用到。
再聊聊“网贷”这两个字到底指啥。平时大家说的网贷,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完成借贷的业务,常见的有消费金融公司的线上产品、小额贷款公司的线上贷款,还有一些互联网平台作为中介撮合的借贷(这里得说明下,正规的网贷平台现在也需要持牌,比如消费金融牌照、小贷牌照)。但不管哪种,核心是“互联网平台”作为载体,而且放贷主体可能是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甚至有些早期的平台连牌照都没有(现在这种基本被清退了)。
那百信银行放款到底算不算网贷?咱们从三个关键维度来看。
第一个是放贷主体。百信银行放款的钱,是从它自己的银行账户出去的,资金来源要么是它吸收的存款(虽然直销银行存款业务有限,但也是合规的),要么是同业拆借,总之是银行自有或合规渠道的资金。而咱们常说的网贷,很多时候放贷主体是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甚至有些平台只是中介,钱是从合作的金融机构来的。百信银行作为持牌银行,它本身就是放贷主体,这跟网贷平台的“平台”属性有本质区别。
第二个是监管方式。百信银行受银保监会直接监管,业务流程、利率水平、风控标准都得严格按照银行的监管要求来,比如贷款利率不能超过LPR的4倍(现在新规可能有调整,但肯定在合规范围内),而且每一笔贷款都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网贷平台呢?如果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或小贷公司,虽然也受监管,但监管主体可能是地方金融监管局,监管细则和力度跟银行还是有差异的;要是不合规的网贷平台(现在基本没了),可能连基本的风控和征信上报都做不到。
第三个是申请流程和用户体验。这点确实容易让人混淆。百信银行的贷款产品,比如“好会花”“信秒贷”,都是纯线上申请,用户在APP或微信小程序上填资料、授权征信,系统自动审批,几分钟就能放款,全程不用去线下网点。这跟很多网贷平台的“线上操作、快速放款”体验很像,所以才会有人觉得“这就是网贷”。但体验相似不代表性质相同,就像咱们用手机银行转账和用第三方支付转账,操作都是线上,但资金渠道和监管完全不同。
举个我遇到的真实案例吧。去年有个用户,同时申请了百信银行的“好会花”和某知名网贷平台的产品。百信银行批了8万,利率5.8%;网贷平台批了5万,利率12.5%。后来他查征信,发现百信银行的贷款记录显示“银行贷款”,而网贷平台的记录显示“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这就是因为放贷主体不同,征信报告上的分类也不一样。银行贷款记录对后续申请房贷、信用卡影响更小,而频繁的网贷记录可能让银行觉得你资金紧张。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百信银行放款属于网贷吗?我的答案是——不算。它本质上是持牌银行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的线上贷款业务,属于银行贷款的一种,只是申请方式更便捷,看起来像网贷而已。对普通用户来说,区分两者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放贷主体有没有银行牌照”,以及“贷款记录在征信上怎么显示”。如果是银行放款,征信上会明确标注“银行贷款”,利率通常也更低,安全性更有保障。
最后提醒一句,不管是银行线上贷款还是网贷,借钱前一定要看清楚合同里的利率、还款方式、逾期罚息,别只图放款快。有疑问的话,查一下放贷机构的资质(银保监会官网能查金融牌照),或者像这位用户一样,来问问我也行。毕竟借钱是大事,搞清楚性质才能避免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