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用户问我,看到贷款产品标着月费率0.83%,这个利率到底高不高?其实每次有人问这类问题,我都想说,看贷款不能只扫一眼数字就下结论,这里面门道不少,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
先说说月费率这东西。0.83%的月费率,乍一看每个月只要还本金的0.83%作为利息,比如借1万块,每月利息83块,好像挺划算?但这里有个坑,很多人会直接用0.83%×12,算出年利率10%左右,觉得还行,但实际要还的利息比这高得多。因为贷款还款方式大多是等额本息,每个月还的本金在减少,但利息却一直按初始本金算,这就导致实际利率被隐藏了。
举个实际例子,假设借1万元,分12期,月费率0.83%。按贷款合同,每月利息是10000×0.83%=83元,每月还款额是(10000÷12)+83≈906.33元。但仔细看,第一个月还了833.33元本金后,剩下的本金是9166.67元,第二个月利息按理说该按9166.67元算,但月费率计息方式下,利息还是83元。相当于你借的本金越来越少,付的利息却没少,实际利率自然比简单乘12要高。
那真实利率怎么算?教大家一个简单方法,用Excel的IRR函数。把每月还款额列出来,第一期是借款10000元(正数),后面12期每月还款-906.33元,用IRR计算月利率,再×12就是年化利率。我刚算了下,结果大概在18%左右。这个数字才是你真实要承担的利率,比之前以为的10%高出近一倍,是不是吓一跳?
再横向对比下市场上的贷款产品。银行信用贷,如果你征信好、收入稳定,年利率通常在4%-8%,比如招行闪电贷、建行快贷,年化5%左右很常见;消费金融公司,像招联金融、马上消费,年化利率多在10%-24%之间;信用卡分期,月费率一般0.6%-1.2%,对应的实际年化在13%-26%,比如某银行信用卡分期月费率0.75%,实际年化就接近17%;至于一些小贷公司或网贷产品,年化超过24%的也不少见。
这么一看,月费率0.83%对应的18%年化利率,处于消费金融公司和信用卡分期的中间水平。比银行信用贷高不少,但比部分网贷产品低一些。所以高不高要看你能接触到的贷款渠道:如果你的资质能申请到银行信用贷,那18%肯定算高;如果征信有瑕疵,只能选消费金融或网贷,那这个费率可能算中等。
另外,还要看你的还款能力。比如你月收入5000元,借1万元分12期,每月还900多,占收入的18%,压力不大;但如果借10万元,每月还9000多,超过收入的50%,就算费率再低,也可能还不上。所以算完利率,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收入,确保每月还款额不超过月收入的30%,这是比较安全的线。
最后想说,贷款时别被低费率三个字迷惑,先算真实年化利率,再对比同类产品,最后摸摸口袋看看自己能不能承担。多花几分钟算清楚,总比后面逾期影响征信强,你们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