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股票这十几年,经常有朋友问我,手里的票横盘快半年了,是该割还是该留?说实话,长期横盘这事儿,真不能一刀切说好坏,得拆开来看。
先说说啥是长期横盘吧。一般是指股价在3个月以上,波动幅度小于15%,不上不下的状态。这种走势背后原因挺多,有的是主力在吸筹,憋着大招;有的是市场在等业绩公告,暂时观望;也有的是公司遇到瓶颈,资金不愿意进场。我见过最夸张的,一只制造业股票横盘快一年,中间几次想突破都没成,最后跟着行业周期起来了,也见过横盘后直接跳水的,所以单看横盘两个字没用,关键是看它横盘时在攒什么劲儿。
散户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只盯着K线图猜涨跌。记得20年那波消费股行情,我手里有只票横盘了4个月,当时技术面看着挺好,MACD金叉,KDJ也在低位,我以为要突破了,结果业绩预告出来,净利润同比降了15%,直接跳空低开。后来复盘才发现,其实横盘期间股东人数一直在增加,主力资金早就在悄悄跑,这些信息当时没注意,光看K线白交了学费。
所以后来我养成了个习惯:分析横盘股,必须把消息面、资金面、业绩面这三块掰开揉碎了看。但问题来了,散户哪有那么多时间盯新闻、读研报、算股东变化?我以前每天收盘后要花两小时整理信息,还经常漏掉关键消息——比如某只横盘股的龙虎榜数据显示机构在减仓,我隔了三天才看到,那会儿已经跌了5个点。
其实横盘不可怕,可怕的是信息不对称。你不知道主力在干嘛,不知道市场情绪怎么样,不知道公司业绩到底有没有雷。这两年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分析,希财舆情宝算是用得比较顺手的一个。它不是那种喊明天必涨的软件,而是帮你整合信息。比如它的舆情分析功能,能实时抓全网的新闻、研报、股吧讨论,然后按消息面、资金面、业绩面这些维度归类,生成一份报告。我现在看横盘股,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它的舆情评分——0到100分,对应不同标签,要是评分一直在60分以上(正面),说明市场情绪其实在积累;要是掉到40分以下(负面),就得警惕了。
去年看的一只新能源股就是这样。横盘时我每天看它的舆情评分,从55分慢慢涨到70分,中间有几次小回调,但评分没掉下来,说明资金其实在偷偷进。后来行业政策一出,直接突破横盘区间,两个月涨了40%。这比单看K线靠谱多了——毕竟K线是结果,而舆情和资金才是原因。
当然,工具只是辅助,关键还是自己的判断。但对散户来说,能少花时间在信息筛选上,多花时间在逻辑分析上,就是进步。最近发现希财网公众号有个活动,他们的舆情宝小程序能免费体验,每天能看几次舆情报告和评分,不用一直盯盘,公众号还会推送自选股的重要消息——比如公司突发利空、行业政策变动这些,挺省事儿的。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长期横盘没有绝对的好坏,重点是你能不能看清背后的资金和情绪。散户不用追求精准预测,但至少要做到信息对称,少踩坑就是赚。觉得有用的话,可以关注下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试试免费的舆情分析功能,或许能帮你更好地判断手里的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