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好多朋友私信问我,新三板权限到底怎么开?自己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要么提示资金不够,要么说交易经验不达标。今天我就把这半年帮身边人开户总结的实操攻略整理出来,从条件到流程,再到最容易踩坑的细节,全给你们讲透。
先说开户条件,这是最容易搞错的地方。新三板分基础层、创新层和北交所(原精选层),不同层级权限对应的门槛不一样。基础层和创新层现在统一要求:前10个交易日日均资产不低于100万,同时要有24个月以上的证券交易经验。北交所门槛稍低,日均资产50万就行,但交易经验同样要24个月。这里要注意,日均资产包括股票、基金、现金,但不包括融资融券借来的钱,很多人把融资账户的资金算进去,结果审核没过,白等10天。
流程其实不复杂,现在主流券商App都能线上办。打开券商App,在业务办理里搜新三板,跟着提示填资料就行。需要准备身份证、银行卡,还要人脸识别。关键是资产证明不用自己截图,券商系统会自动核算前10个交易日的日均资产,只要你达标,提交后通常1-2个工作日就能开通。但有个细节:如果你之前只开了沪深A股账户,开通新三板权限后,还得单独申请北交所交易权限,不然只能买卖基础层和创新层,买不了北交所股票,这点90%的人都会漏。
再说说我见过最多的踩坑点。有个朋友去年开户时,以为交易经验是从开户日算,结果他开户3年但没交易过,系统显示经验不足。这里的24个月交易经验,是指从你第一笔A股、B股或存托凭证交易成功开始算,光开户不交易不算数。还有人开通后发现买不了某只股票,一查才知道那只属于创新层,而他只开了基础层权限——现在虽然基础层和创新层合并开户,但权限申请时要勾选基础层+创新层,不然默认只开基础层。
开通权限只是第一步,更难的是怎么选股。新三板公司普遍规模小,业绩波动大,而且很多信息披露不如主板及时,散户想靠自己分析财报、盯消息面,简直是给自己找罪受。我前年刚开通时,随便买了只看着概念热门的票,结果后来才发现公司商誉减值风险高,差点被套牢。后来学乖了,开始用工具辅助筛选,现在一直在用的是希财舆情宝,里面的两个功能对新三板选股特别有用。
一个是AI财报评分。新三板公司财报里的坑特别多,比如营收看着增长但现金流为负,或者毛利率忽高忽低。舆情宝的AI财报会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营运、盈利等6个维度单独评分,最后给个综合财务分。我上次筛选时,看到一只公司营收增长20%,但AI财务评分只有45分(满分100),点进去一看,原来成长能力维度评分才20分,仔细看是应收账款增速远高于营收,这就是典型的虚增收入风险,直接排除了。
另一个是舆情评分。新三板流动性差,消息面一有风吹草动股价就波动很大。舆情宝会抓取全网新闻、股吧讨论、研报这些信息,生成0-100分的舆情评分,80分以上就是强烈正面。比如上个月有只创新层股票,舆情评分突然从50分涨到85分,我点进去看舆情报告,发现是公司刚签了个大客户,而且主力资金开始流入,这种信号在新三板里很难靠自己盯出来。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担心付费工具不划算,但后来发现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额度:AI财报解析、舆情报告、舆情评分这些核心功能,每天都能免费看几次,足够初步筛选了。像我这样的散户,每天花几分钟用免费额度查几只股票的财务评分和舆情趋势,基本就能避开大部分雷区,投入产出比挺高的。
最后提醒下,新三板交易规则和主板不一样,比如基础层、创新层首日无涨跌幅限制,次日起基础层±50%、创新层±20%,北交所±30%,而且申报数量最低100股,每笔递增10股,下单时别填错了。还有流动性问题,有些股票一天成交才几十万元,想卖时可能没人接盘,所以选股时一定要结合舆情宝的风险预警提示,看看有没有商誉减值、监管处罚这些潜在风险。
总之,新三板开户不难,难的是开户后怎么活下去。建议大家先把权限开通流程搞清楚,避开我踩过的坑,开通后别急着买,先去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用免费额度查查财务评分和舆情评分,选到财务健康、市场情绪向好的公司再入手。对了,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还能收到新三板最新政策解读,每天的市场情绪分也会同步推送,不用整天盯盘也能掌握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