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炒股那会,我总把成交量和成交额混为一谈,觉得都是成交相关的数字,看哪个都行。结果有次看中一只股票,明明成交量突然放大,我以为是资金进场,赶紧追进去,最后却被套牢。后来复盘才发现,那天虽然成交量大,但股价低,成交额其实没怎么涨,根本不是真的有大资金介入——这俩指标的区别,比我想象的重要多了。
先说说啥是成交量,啥是成交额。成交量就是当天成交的股票数量,比如一只股票今天总共成交了8000万股,这就是成交量;成交额则是这些股票卖了多少钱,比如8000万股,每股均价12块,那成交额就是9.6亿。简单说,一个是股数,一个是钱数。别看只差一个字,实际分析时用法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两只股票同一天成交:A股票股价10块,成交量1亿股,成交额10亿;B股票股价100块,成交量1000万股,成交额也是10亿。这时候单看成交量,A是B的10倍,但成交额一样——说明A股票是以量取胜,可能是散户在交易;B股票则是以价取胜,可能有大资金在买卖。要是只看成交量,很容易误判B股票的资金力度。
不过光分开看还不够,得结合起来分析股价趋势。比如股价上涨时,如果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时放大,说明买盘真的强,资金在实实在在进场,这种量价齐升的情况,后续上涨概率大;但如果股价涨了,成交量没增加,成交额也没变化,可能就是虚涨,比如主力在拉高出货,这时候就得小心。反过来,股价下跌时,成交量和成交额都放大,说明抛盘重,可能还要跌;要是成交量萎缩、成交额减少,可能抛压快释放完了,反而有企稳的可能。
但普通散户分析这些时,容易踩两个坑:一是数据太多看不过来,成交量、成交额、资金流向、龙虎榜这些分散在各个软件,整合起来太费时间;二是不知道怎么结合消息面判断,比如突然放量是因为利好消息还是主力炒作?我之前就因为没及时看到一只股票的利空公告,明明成交量异常放大,还以为是机会,结果当天就吃了跌停。
后来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辅助分析,它的资金面功能正好能解决这个痛点。它会实时抓取主力资金流向、龙虎榜数据,直接告诉我当天资金是净流入还是净流出,结合成交量和成交额看,就能清楚是散户交易还是主力动作。比如上个月有只股票,成交量突然翻倍,但成交额只涨了30%,我当时有点懵,打开舆情宝一看,资金面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出1.2亿,原来是散户在接盘,赶紧没碰,后来果然跌了。
而且它不光看资金面,还会从消息面、技术面等维度生成舆情报告,给股票打个0-100分的舆情评分。比如一只股票量价齐升,但舆情评分只有30分(负面),可能是有潜在利空没曝光,这时候就算指标再好也得谨慎。我现在每天早上都会用它看一眼自选股的舆情评分,省了不少盯盘时间。
其实散户炒股不用搞得多复杂,关键是把基础指标看懂,再借助工具整合信息。现在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每天有免费查看舆情报告和资金面数据的额度,不用花钱也能试试。觉得好用再考虑开通会员,毕竟炒股这事,少踩一个坑,可能就把会员费赚回来了。
对了,记得到希财网公众号关注一下,它会推送自选股的紧急消息,比如公司突发利空、行业政策利好这些,不用整天盯盘也能及时知道关键信息。散户时间精力有限,用对工具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