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手里的股票跌了很久,股价从高位下来腰斩再腰斩,感觉已经跌无可跌了,这种时候到底会怎么样?是该割肉还是加仓?说实话,我刚入市那几年,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手里的股票跌了30%,我觉得已经到底了,咬牙补了仓,结果又跌了20%,最后扛不住割在低点。后来复盘才发现,那时候根本没搞清楚跌无可跌到底意味着什么。
其实股票有没有跌到位,不是凭感觉的,得看实实在在的信号。这几年我总结出几个关键的观察点,今天分享给你。
第一个信号,是基本面有没有真正触底。很多人觉得股价跌多了就该涨,但如果公司业绩还在恶化,营收、净利润继续下滑,甚至出现亏损扩大,那所谓的跌无可跌可能只是暂时的。比如有些公司连续两个季度毛利率下滑,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股价很难真正企稳。我之前见过一家公司,股价跌了50%后横盘了三个月,大家都以为到底了,结果年报出来净利润同比降了80%,股价直接又跌了30%。所以看基本面,不能只看股价跌幅,得看核心财务指标有没有止跌的迹象。
第二个信号,是市场舆情的转向。一只股票跌的时候,利空消息往往会被放大,股吧里全是骂声,新闻里全是负面报道。但如果某一天开始,利空消息慢慢少了,反而出现一些中性甚至利好的声音,比如行业政策有松动、公司有新业务进展,这时候可能就是舆情转向的开始。说实话,散户自己去跟踪这些信息太难了,新闻、研报、股吧那么多内容,根本看不过来,而且很容易被情绪化的评论带偏。
第三个信号,是资金面的变化。就算基本面和舆情都有好转,如果没有资金进场,股价还是涨不起来。这里说的资金,不是散户的零星买入,而是主力资金的动向,比如龙虎榜里机构席位开始净买入,或者股东人数连续减少(意味着筹码在集中)。这些数据虽然交易所会公布,但等散户看到的时候,可能已经滞后好几天了。
你可能会问,这些信号怎么才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到?其实我现在看股票,已经离不开工具的辅助了。就拿舆情转向来说,我用的希财舆情宝就有个舆情评分功能,它会实时抓取全网的新闻、研报、股吧讨论,然后通过AI模型解读这些消息对股票的影响,最后生成0-100分的舆情评分。比如一只股票跌到低位时,如果它的舆情评分从严重负面(0-15分)慢慢回升到弱中性(41-50分),甚至开始进入正面区间(61-80分),这时候就值得关注了。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个舆情评分曲线,能直观看到评分的变化趋势,比自己每天刷新闻高效多了。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去年有只股票跌了很久,我看它的舆情评分一直在20分左右(负面区间)徘徊,后来有一天突然涨到45分(弱中性),我点进去看舆情报告,发现是公司发布了季度业绩预告,虽然还是亏损,但亏损幅度收窄了,而且行业研报开始提到供需关系有改善。当时我就觉得这可能是个信号,后来跟踪了半个月,评分慢慢涨到65分(正面),股价也确实开始反弹了。
不过这里要提醒一句,跌无可跌不代表马上就会大涨,也可能横盘震荡,甚至还有二次探底的可能。而且有些股票看似跌到位,实际上隐藏着没暴露的风险,比如商誉减值、监管处罚这些雷。舆情宝还有个风险预警功能,会专门提示这些潜在风险,我之前就靠它避开过一只看似跌到位、但其实有大额商誉减值风险的股票,不然又要吃大亏。
所以总结一下,判断股票是不是跌无可跌,得从基本面、舆情、资金面三个维度去看,缺一不可。对散户来说,最难的就是信息太多、太杂,而且容易滞后。这时候用对工具真的能省很多事,至少不会像我刚入市时那样,仅凭感觉做决策。
如果你也想试试用舆情评分和风险预警来辅助判断股票走势,不妨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报告和舆情评分可以查看,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体验这种专业的分析服务。要是觉得好用,再考虑开通会员也不迟,毕竟投资决策关乎真金白银,花点小钱提升判断准确率,我觉得挺值的。当然,具体的会员价格和权益,你可以去小程序里的会员购买页详细了解。
最后,记得关注希财网公众号,里面会推送每日舆情报告和行业动态,不用整天盯盘,也能及时获取关键信息。投资是个长期的事,多学、多练、善用工具,才能慢慢提高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