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K线出现B点和S点什么意思?新手必知用法与误区

明经理            来源:希财网
明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刚入市那两年,我对K线图上突然跳出的B和S两个字母又爱又恨。看到B点(Buy,买入信号)就心跳加速,觉得机会来了;碰到S点(Sell,卖出信号)又慌里慌张,生怕错过逃顶时机。结果呢?跟着B点买的票,有一半套在半山腰;盯着S点卖的,好几次卖在启动前。后来亏得多了才慢慢搞明白,这两个字母背后藏着大学问,不是简单按一下就能赚钱的。

K线出现B点和S点什么意思?新手必知用法与误区

先说说B点和S点到底是啥。简单讲,它们是技术分析软件根据预设指标(比如MACD金叉、均线突破、KDJ低位金叉等)发出的买卖提示。我最早用的免费软件里,B点通常出现在指标走好的时候,比如5日均线上穿20日均线,系统就标个B;S点则相反,比如死叉或者跌破关键支撑位,就跳出个S。刚开始我以为这是智能提示,跟着操作准没错,后来才发现自己太天真。

最典型的坑是信号滞后。有次某只股票日线图上出现B点,我赶紧追进去,结果当天就跌了3个点。后来翻分时图才发现,B点是在股价冲高回落时才弹出来的,等我看到时,最佳买入时机早就过了。还有更糟的,去年有只票连续出了3个B点,我以为是强支撑,越跌越买,最后才知道公司当时正在被监管调查,股价跌根本不是技术调整,而是有实质性利空——这就是只看K线B/S点的致命问题:它只反映技术面,不管消息面、资金面这些看不见的风险。

后来我慢慢总结出规律,B点和S点本身没错,错在我们把它当成了唯一圣旨。真正靠谱的做法,得把这两个信号当成路标,而不是终点站。怎么理解?我举个最近的例子:上周四某只消费股日线出现B点,MACD金叉,KDJ也在低位拐头。换以前我可能直接下单了,但那天我留了个心眼——先打开手机里的工具看了看这只股票的舆情评分。你猜怎么着?评分只有35分,标签是负面,点进去一看,原来公司刚发了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降了40%,股吧里全是吐槽的声音。就因为多看了这一眼,我躲过了后面两天5个点的下跌。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问:哪有那么多时间看消息、看评论?说实话,我以前也觉得麻烦,直到去年开始用希财舆情宝。它最方便的一点是把消息面影响直接量化成了舆情评分——0到100分,多少分算正面、多少分有风险,一目了然。像刚才说的那只消费股,35分的负面标签,其实就是在提醒我:技术面的B点可能是个假信号,得小心。而且它每天有免费额度看舆情报告,不用花一分钱,就能知道这只股票最近有没有利空、主力资金在不在跑、机构评级有没有下调——这些信息,单看K线图是绝对发现不了的。

除了消息面,用B/S点时还得结合趋势。我见过太多人在下跌趋势里死抠B点,以为金叉了就能抄底,结果越抄越低。现在我会先看看这只股票的趋势评级:如果舆情宝上标的是下跌趋势,哪怕出现3个B点我也不会动;只有趋势评级是上涨或震荡时,B点才值得重点关注。比如上个月有只科技股,日线B点出现时,趋势评级正好是上涨,再一看舆情评分72分(正面),主力资金净流入5000多万,这时候动手,才真的吃到了肉。

当然,最忌讳的还是过度依赖。我认识一个老股民,炒股十年只看B/S点,去年AI概念火的时候,他跟着S点卖了某龙头股,理由是KDJ高位死叉,结果那只票后面又涨了80%。后来他自己复盘才发现,当时行业政策刚出利好,机构研报全是买入评级——这些他完全没考虑。所以现在我用B点时,还会顺手翻翻舆情宝里的AI研报,看看机构给的目标价和核心观点,心里有个底。反正每天有免费额度看研报解析,花几分钟扫一眼,总比拍脑袋决策强。

最后想说,B点和S点就像开车时的倒车影像,有用,但不能只盯着它看。真正的高手,是结合后视镜(技术面)、前方路况(消息面)、仪表盘(资金面)一起判断。如果你也常被B/S点搞得晕头转向,不妨试试多一个参考维度——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看几次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不用花大钱,就当给投资多上一道保险。毕竟,炒股这事儿,小心驶得万年船,你说对吧?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