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看到一份行业研报里提到十几只潜力股,想全部加到自选股跟踪,手动一个个输代码太费时间,有没有快一点的办法?说实话,我以前也踩过这个坑——研报里看好的股票列了一长串,我对着屏幕一个个敲代码,眼睛都看花了,还不小心把XX新材输成了XX型材,白白浪费时间。后来摸索出一些批量添加的技巧,现在处理这种情况快多了,今天就把经验分享给大家。
其实不管用什么交易软件,批量复制添加自选股的核心逻辑都差不多,关键是抓住格式正确和入口找对两个要点。我一般会先把需要添加的股票代码整理成文本,注意沪市是6开头,深市是0或3开头,创业板和科创板的代码也要区分清楚,避免格式错误导致添加失败。比如从研报里复制时,先把股票名称和代码分开,只保留代码列,用逗号或换行分隔,这样粘贴的时候软件才能识别。
整理好代码后,打开交易软件的自选股页面,仔细找找有没有批量添加或导入自选股的按钮,不同软件位置可能不一样,有的在页面右上角,有的在更多菜单里。点击后会出现输入框,把整理好的代码粘贴进去,确认没有重复或错误代码,点击添加就能一次性搞定。我试过最多一次添加20只股票,前后不到2分钟,比以前手动输快了十倍不止。
不过问题来了——批量添加后,自选股列表一下子多了几十只股票,每天看盘时翻来翻去,根本不知道哪只值得重点关注,哪只可能有风险。这时候光有添加快还不够,还得有办法快速筛选。我以前吃过亏,批量加了一堆股票后没仔细看,结果其中一只突然爆出商誉减值风险,等我发现时已经跌了15%,要是早点能看出风险就好了。
后来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的个股对比功能,这也是我现在处理多只自选股的核心方法。比如刚添加的10只股票,我会在舆情宝里同时选中它们进行对比,系统会把舆情评分、财务评分、趋势评级这些关键指标列出来,一目了然。像舆情评分80分以上的是强烈正面,说明近期市场消息面好;财务评分高的,说明公司偿债、盈利能力都比较健康;趋势评级显示上涨的,说明技术面处于上升趋势。通过这几个指标,我能快速把10只股票筛成3-4只重点跟踪对象,剩下的直接从自选股删掉,避免精力分散。
就拿上个月来说,我从一份新能源研报里批量加了12只股票,用舆情宝对比后发现,其中3只舆情评分低于40分(负面),2只财务评分不及格,直接排除;剩下7只里,有2只趋势评级是下跌,最后只留下5只舆情、财务、趋势都达标的股票。现在这5只里已经有2只涨了20%以上,要是没有这个筛选步骤,我可能还在盯着那几只垃圾股浪费时间。
这里提醒大家,批量添加自选股后,一定要定期清理库存。我每周都会打开舆情宝,看看自选股里的股票舆情评分有没有下降,趋势评级有没有变化,要是某只股票舆情评分突然从70分掉到30分,或者财务评分出现预警,我会立刻从自选股移除,避免踩雷。毕竟自选股是用来跟踪机会的,不是用来堆积股票的。
可能有人会说,筛选股票要分析那么多数据,普通人哪有那么多时间?其实不用自己一个个查资料,希财舆情宝每天都会刷新免费额度,像舆情评分、舆情报告这些核心数据,每天都能免费查看几次,足够初步筛选使用。我算了下,每天花5分钟对比一下指标,就能避开大部分风险,找到潜在机会,投入产出比还是很高的。
最后再补充两个小细节:复制代码时,最好用代码+空格+名称的格式,比如600036 招商银行,这样添加后在自选股里能直接看到名称,不用记代码;另外,不同软件的批量添加功能可能支持不同的分隔符,要是粘贴后识别不了,试试把逗号换成换行或空格,一般都能解决。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到经常需要批量添加自选股的朋友,如果你也觉得手动筛选太麻烦,不妨去微信小程序搜索希财舆情宝,用免费额度体验一下个股对比和舆情评分功能,或许能让你的自选股管理效率提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