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问我隔夜委托到底几点开始?是不是越早挂单就越容易成交?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刚入市时也踩过坑。记得十年前有次券商系统升级,我凌晨2点就挂了单,结果早上醒来发现委托全废了,白白错过一只涨停股,那天早饭都没吃好。
其实隔夜委托没有统一时间,全看各家券商的系统安排。我这些年用过五六家券商,总结下来大概分三类:有激进的,晚上8点后就能挂单,比如一些互联网券商;有保守的,得等凌晨0点清算后,比如部分国有大行背景的券商;还有更谨慎的,要到第二天早上8点半才开放,比如少数地方性券商。最稳妥的办法是打券商客服电话问清楚,或者在交易软件里找隔夜委托规则,一般都有说明。
不过话说回来,光知道时间没用,关键是隔夜委托到底值不值得做?我见过太多散户跟风挂单,要么是听说某股有利好就抢筹,要么是怕低开就止损,结果十有八九是瞎操作。上个月有个读者跟我说,他听说某行业出政策利好,晚上9点就挂了高价买入,结果第二天开盘直接低开5个点,当天就被套住。问他为啥不等开盘看情况,他说怕买不到——这就是典型的信息差导致的盲目操作。
我自己现在很少盲目隔夜委托,除非提前用工具做过功课。比如去年新能源板块那波行情,有天晚上11点收到行业政策利好的推送,我没急着挂单,而是先打开希财舆情宝查了相关个股的舆情评分。当时有只股票的舆情评分从62分(正面)直接冲到88分(强烈正面),再看舆情报告里的利好消息汇总,发现不仅有政策支持,还有主力资金净流入5个亿,龙虎榜数据显示机构净买入——这些信息凑到一起,我才敢确定这不是一日游利好,于是按券商的隔夜委托时间(晚上10点开放)挂了单,第二天果然高开3个点成交,后面连拿了5个涨停板。
为啥我敢这么操作?因为散户做隔夜委托最缺的不是早,而是准。你不知道晚上会出什么消息,不知道主力资金会不会突然砸盘,更不知道早上开盘会不会有突发利空。就像开车摸黑走山路,你开得再快,看不见路也容易掉沟里。
这时候有个工具就很重要了。我现在每天睡前必看希财舆情宝的舆情报告,它能实时抓取全网的新闻、研报、股吧讨论,用AI分析消息对股票的影响。比如某只股票晚上发了业绩预告,我不用自己啃财报,直接看舆情宝的业绩面分析,里面会拆解营收、净利润、毛利率的变化,甚至算出财务评分——评分80分以上说明公司财务健康,50分以下就得警惕。再结合舆情评分,如果评分在60分以上(正面及以上),且趋势曲线是往上走的,这时候考虑隔夜委托才靠谱。
前阵子有个朋友更绝,他用舆情宝的公众号推送功能,设置了自选股的紧急消息提醒。有天半夜某公司突发股东减持公告,他凌晨3点就收到推送,赶紧查舆情宝的风险预警,发现减持比例高达5%,舆情评分从70分跌到35分(负面),他立刻在券商开放委托后挂了跌停价卖出,第二天开盘果然一字跌停,但他因为委托早,排在前面成交了,少亏了近20个点。他后来跟我说:以前总觉得隔夜委托是‘赌大小’,现在有了舆情宝,感觉自己手里也有了‘透视镜’。
当然,隔夜委托也不是万能的。我见过有人为了抢一字板,连续三天熬夜挂单,结果第四天刚睡着就开板了,反而踏空。所以我的经验是:只在两种情况用隔夜委托——要么舆情宝提示强烈正面且主力资金持续流入,要么提示严重负面且风险预警亮红灯。其他时候,不如等开盘后看15分钟K线,配合舆情宝的大盘情绪分(比如情绪分80分以上说明行情好,适合重仓;50分以下就轻仓观望),胜率反而更高。
对了,很多人担心用工具要花钱。其实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有免费体验额度,每天都能刷新舆情评分、舆情报告的查看次数,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先试试效果。我身边好几个老股民都是先用免费功能看了半个月,发现确实能避开几次坑,才开通的会员。毕竟比起踩一次雷亏几万,这点会员费真不算什么——当然具体价格和权益,大家可以自己去小程序的会员页看,我就不多说了。
最后再叮嘱一句:隔夜委托前,一定先确认三件事:券商开放时间、舆情宝的舆情评分趋势、大盘情绪分。这三步做完,就算挂单没成交,至少不会因为盲目操作后悔。现在打开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还能收到行业利好提醒,不用24小时盯盘也能抓住关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