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阵子,我特别纠结股票卖出的价格问题。记得第一次卖票,盯着盘口看到股价冲到12块,赶紧点了卖出,结果成交均价只有11块8,当时就愣了:不是说实时价格吗?怎么差了两毛?后来亏了几次才慢慢搞明白,股票卖出的价格是不是实时,这里面藏着不少门道,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
先说第一个关键点:你看到的实时价格,和实际成交的价格,可能不是一回事。咱们在交易软件上看到的买一卖一价格,确实是当时市场上最新的报价,但这只是盘口快照。比如买一显示100手12块,卖一显示50手12块02,这时候你挂市价卖出,系统会优先按买一的12块成交,但如果买一的100手不够你卖的,剩下的就会按买二、买三的价格接着成交,最后你的成交均价可能就比12块低。我刚开始不懂这个,有次卖一只流通盘小的股票,手里有300手,结果买一只有50手,剩下的250手只能按更低的价格成交,光这一笔就少赚了好几百。
那什么时候能按实时价格成交?两种情况:要么你挂的是限价委托,直接设定一个价格,比如你想12块1卖,那就挂12块1的限价单,只有股价涨到这个价格时才会成交;要么是市价委托但当时盘口的买盘足够承接你的卖单,比如你卖10手,买一有100手,那就能直接按买一价成交。但这里有个坑:如果盘中突然有利空消息,股价直线跳水,你用市价委托卖,可能会直接按跌停价成交——我见过有人早盘挂市价卖一只突发利空的票,结果按跌停价成交,当天就亏了10%,这就是没搞清楚市价委托的风险。
除了委托方式,盘口的买卖力量也会影响成交价格。比如一只股票平时交易清淡,买一到买五加起来才几百手,你突然卖几千手,就会把买盘砸穿,价格自然往下掉;反过来,如果是热门股,买盘堆积几万手,你卖几千手可能都不会影响价格。这也是为什么老手常说卖票要看承接,承接强的票,即使你卖得多,价格也跌不深。
搞懂了价格怎么来的,更重要的是:什么时候卖才能不亏卖?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我以前全靠盯盘看K线,涨了怕跌赶紧卖,跌了又舍不得割,结果要么卖飞牛股,要么套牢站岗。后来我发现,光看价格波动没用,得结合市场情绪和趋势来判断。
说真的,判断情绪和趋势这事儿,散户天生吃亏。机构有专门的团队分析新闻、研报、资金流向,咱们普通股民哪有那么多时间?我以前每天收盘后看新闻、刷股吧、读研报,弄到半夜是常事,结果第二天开盘一个突发消息,之前的分析全白费。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才慢慢省心下来——它有个舆情评分和趋势评级,我觉得对判断卖出时机特别有用。
舆情评分是0到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市场情绪越好。比如一只股票舆情评分从70分掉到30分(负面区间),说明最近利空消息多,资金在撤离,这时候就算价格没跌,也得警惕;趋势评级更直接,上涨、震荡、下跌三种状态,一目了然。我去年卖一只新能源票,当时股价还在涨,但舆情评分从85分(强烈正面)掉到55分(强中性),趋势评级也从上涨变成震荡,我赶紧止盈,结果一周后公司出了业绩不及预期的公告,股价直接跌了15%,算是躲过一劫。
其实散户卖票难,难就难在信息不对称和情绪干扰。你不知道市场上最新的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不知道主力资金在进还是出,看着股价上蹿下跳,很容易被情绪带着走。而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和趋势评级,相当于把复杂的信息浓缩成了直观的数字和标签,不用你自己去筛选解读。最关键的是,每天都有免费额度可以看这两个指标,不用花一分钱就能试试效果——我刚开始也是抱着免费体验的心态用,后来发现是真能帮上忙,才开通了会员。
当然,工具只是辅助,最终卖不卖还得自己拿主意。但有个靠谱的工具帮你过滤信息、判断情绪,总比自己瞎猜强。如果你也觉得卖票时总踩坑,没时间盯盘看消息,不妨搜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看看舆情评分和趋势评级,试试能不能帮你少亏点、多赚点。
最后再啰嗦一句:股票卖出的价格是不是实时的,要看委托方式和盘口承接;但卖得对不对,关键看你能不能看懂趋势和情绪。别等亏了才后悔,现在就去体验下,或许下次卖票就能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