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刚炒股那两年,真吃过不少盲目加仓的亏。记得有一次,一只股票涨了10%,我觉得趋势挺好,直接追进去加仓,结果没算清楚成本,后来股价回调5%,我就从盈利变成了亏损。那时候才明白,股票涨了加仓,光看股价动了不行,成本算不明白,后面操作全是瞎猜。
今天就掏心窝子跟你聊聊,股票涨了到底该怎么算加仓成本,以及我现在用的一个小技巧——怎么结合市场情绪和股票趋势判断该不该加仓。
一、加仓成本到底怎么算?手把手教你公式
其实成本计算就一个核心公式:总持仓成本=(第一次买入金额+第二次买入金额)÷(第一次买入股数+第二次买入股数)。举个例子你就懂了:假设第一次买了1000股,每股10元,总成本10000元;后来股价涨到12元,你又买了500股,这时候第二次买入金额是500股×12元=6000元。两次总金额16000元,总股数1500股,那加仓后的成本就是16000÷1500≈10.67元/股。
你看,这样算下来,虽然第二次买在高位,但总成本只比第一次高了0.67元,后面股价只要不跌破10.67元,你就还是盈利的。要是不算清楚,光凭感觉加仓,万一买多了,成本拉到11元以上,股价稍微回调一点就可能被套。
不过,算成本只是第一步。我现在加仓前,一定会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时候加仓,真的安全吗?
二、别只顾着算成本,加仓前先看这两个信号
说实话,以前我也觉得只要股票在涨,加仓就没错,但吃过几次亏后发现,很多时候股价涨了,市场情绪已经快到顶了,这时候加仓就是接盘。后来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判断,才慢慢摸到点门道——现在加仓前,我一定会先看两个指标:股票的舆情评分和趋势评级。
你可能会问,这俩指标哪来的?我用的是希财舆情宝,专门给散户做的工具,里面有个AI舆情功能,每天能免费看几次股票的舆情评分和趋势评级。比如某只股票涨了,我不会马上加仓,先打开舆情宝看看它的舆情评分:如果评分在61分以上(正面),趋势评级显示上涨,说明市场情绪还在往上走,这时候结合成本计算,才会考虑加仓;要是评分掉到50分以下,哪怕股价还在涨,我也会多留个心眼,可能是短期炒作,随时会回调。
举个例子,上个月有只股票,股价三天涨了15%,群里很多人喊着加仓上车。我当时用舆情宝查了下,它的舆情评分才45分(弱中性),趋势评级是震荡,虽然股价在涨,但研报里提到它业绩增速放缓,股吧里看空的声音也不少。后来果然,第四天就开始回调,那些追高加仓的人直接被套了5个点。
所以你看,算清楚成本是知彼,搞明白市场情绪和股票趋势才是知己,两者结合起来,加仓才能更稳。
三、免费工具怎么用?每天都能蹭额度
可能你会觉得,这种工具是不是很贵?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担心,但用下来发现,希财舆情宝每天都会刷新免费额度,像舆情评分、趋势评级这些核心功能,每天都能免费看几次,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先试试效果。要是觉得有用,再考虑要不要开通会员,具体的价格和权益,你到小程序里看就知道,反正先体验不亏。
想试试的话,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从菜单栏就能进。每天花个三五分钟,查一下股票的舆情评分和趋势评级,再结合成本计算,加仓的时候心里就有数多了。
最后啰嗦一句
股票涨了加仓,真不是有钱就加那么简单。算清楚成本,知道自己的盈亏平衡点;看明白趋势,别在情绪顶点接盘。说实话,炒股这事,方法和工具都挺重要,以前我全靠自己瞎琢磨,走了不少弯路,现在用工具辅助,虽然不能保证每次都对,但至少踩坑的概率小多了。
要是你也常遇到加仓后成本太高、回调就亏的问题,不妨试试先从计算成本和判断趋势开始,免费的工具先用起来,慢慢就会发现,炒股其实没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