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会儿,我真没把交易手续费当回事。记得第一次买股票,10万块钱买进去,涨了500块就急着卖,想着赚顿火锅钱,结果交割单一看,手续费扣了快80块,等于白忙活小半天。后来算了笔账,要是每周买卖两次,一年光手续费就得小一万——说实话,那会儿才明白,股票交易的隐性成本有多重要。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股票购买和卖出到底要不要收费?这些钱都花在哪儿了?
先给结论:买卖都要收费,而且是双向+多项收费
很多新手以为买股票只付股价钱,其实大错特错。每次交易(包括买和卖)都会产生3类费用:佣金、过户费、印花税。这三项里,有的双向收,有的单向收,具体怎么算,我一个个拆给你看。
# 1. 佣金:券商赚的服务费,买卖都要给
佣金是券商收的,简单说就是炒股的服务费。这个费用是双向收取——买的时候收一次,卖的时候再收一次。
不同券商佣金比例不一样,现在普遍是万1到万3之间(比如万2.5,就是1万元收2.5元)。但有个坑要注意:很多券商有最低5元限制,哪怕你只买1000块股票,佣金按万2.5算才0.25元,实际也会收5元。
我之前用的某券商佣金是万3,有次买了2000块股票,佣金直接扣5元,相当于变相万25,后来换成万1.3且无最低5元的券商,才算把这块成本降下来。
# 2. 印花税:国家收的交易税,只有卖的时候收
印花税是国家规定的,单向收取——买股票不用交,卖股票的时候才交,税率是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0.1%)。
比如你卖10万块股票,印花税就是100000×0.1%=100元。这个费用没得商量,所有券商都一样,算是硬性成本。
# 3. 过户费:交易所收的登记费,买卖都要给
过户费是中国结算公司收的,简单说就是股票所有权转移的登记费。这个费用也是双向收取,2023年之后统一调成了成交金额的万0.1。
比如10万块买卖一次,过户费就是100000×0.001%×2(买和卖各一次)=2元。虽然金额不大,但积少成多,一年下来也不少。
举个例子:10万块股票买卖一次,到底要花多少钱?
假设佣金万2.5(无最低5元),买10万元股票,卖10万元股票,各项费用明细:
- 买入时:佣金100000×0.025%=25元,过户费100000×0.001%=1元,合计26元;
- 卖出时:佣金25元,过户费1元,印花税100000×0.1%=100元,合计126元;
- 总成本:26+126=152元。
也就是说,10万块买卖一次,光手续费就152元。要是你每周交易一次,一年52周,成本就是152×52=7904元——这还没算股价波动的盈亏,光是手续费就快8000块了。
想降低交易成本?关键在减少无效交易
很多人想着选低佣金券商,这确实有用,但我发现更重要的是减少没必要的交易。我见过一个股民,每天都要买卖两三次,美其名曰做T降成本,结果一年下来手续费比盈利还多。
怎么判断该不该交易?我现在会先看这只股票的舆情趋势。说实话,之前踩过好几次坑:听朋友说某只股票有内幕消息,赶紧买进去,结果第二天就出利空,不得不割肉卖出,来回手续费白交。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才慢慢改掉这个毛病。
比如上个月,有只股票我本来想加仓,打开舆情宝看它的舆情评分曲线,发现最近一周从75分(正面)掉到了40分(负面),再点开舆情报告,里面提到公司被监管问询,主力资金连续3天净流出——这种情况显然不能买,要是当时冲动加仓,后面下跌再卖出,又得亏一笔手续费。
它这个舆情评分还挺直观,0-100分对应不同标签,80分以上是强烈正面,40分以下就是负面,每天打开看看曲线趋势,就能大概知道市场对这只股票的情绪怎么样,帮我少做很多无效交易。交易次数少了,手续费自然就降下来了。
每天免费看舆情评分,低成本试错不踩坑
可能有人觉得这种工具肯定很贵,其实真不用。希财舆情宝每天都会刷新免费额度,像我刚才说的舆情评分、舆情报告,还有研报解析,每天都能免费看几次。你要是想试试,直接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就行,不用下载APP,填个手机号就能用。
我算了笔账:假设用免费额度避开1次错误交易,按10万块买卖一次152元手续费算,等于赚回152元,投入产出比其实挺高的。要是觉得好用,再考虑开会员,具体价格和权益小程序里都能看到,丰俭由人。对了,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还能收到自选股的紧急消息提醒,不用整天盯盘也能及时知道关键信息。
最后提醒:交易成本要算细,但别因小失大
当然了,也不能为了省手续费就不敢交易。该卖的时候还是得卖,比如股票舆情评分掉到负面,或者财务数据出问题,这时候及时止损比手续费重要得多。关键是不做糊涂交易——每次买卖前,先搞清楚要花多少手续费,再判断这笔交易值不值。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算明白股票买卖的成本。下次交易前,不妨先看看各项费用,再结合舆情、财务这些基本面,尽量让每一分手续费都花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