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集合竞价尾盘那几分钟到底该怎么看?说实话,以前我也经常因为这几分钟的异动判断失误,第二天一开盘就被套。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有只票,尾盘突然拉升2%,我以为是主力要启动,赶紧追进去,结果第二天直接低开5%,后来才知道是主力在出货。那时候要是能早点搞懂尾盘竞价的门道,也不至于吃这种亏。
其实集合竞价尾盘分两种,早盘9:15-9:25的是开盘竞价,咱们今天重点说14:57-15:00的收盘竞价。这三分钟看似短,却可能决定第二天的开盘价,甚至暴露主力的真实意图。我这两年总结了几个实操要点,今天分享给大家,尤其是散户朋友,一定要耐心看到最后。
第一个要看的是时间节点。14:57开始是连续竞价转集合竞价的过渡,这时候可以撤单;但到15:00前的最后1分钟,委托单就不能撤了,这时候的价格和成交量才是真实的。比如14:58突然有笔大单把股价从平盘拉到1%,但最后1分钟又被砸回平盘,这种假拉升就得警惕,很可能是主力在诱多。
第二个是价格波动幅度。正常情况下,尾盘竞价的波动不会太大,要是突然涨跌超过3%,就得结合成交量看。比如股价涨了4%,但成交量只有平时的一半,这种大概率是虚的,可能是少数资金在做盘;反之,要是成交量突然放大到全天的20%以上,说明有大资金在参与,第二天高开或低开的概率都大,这时候就得小心。
第三个关键点是成交量。我一般会对比尾盘竞价的成交量和前20分钟的平均成交量,如果突然放大3倍以上,不管涨跌都得注意。比如上周有只票,尾盘竞价成交量是平时的5倍,股价跌了2%,后来看龙虎榜才知道是机构在减仓。但问题来了,散户哪有那么多时间天天盯龙虎榜和资金流向?
说到这里,就得提我现在每天必用的工具了——希财舆情宝。以前看尾盘异动,我得自己翻新闻、刷股吧、查资金数据,等搞明白怎么回事,早就收盘了。现在我每天14:50左右会打开它,直接看持仓股的股价异动原因和主力资金流向,这两个功能是免费的,每天都能刷新额度。比如前几天有只票尾盘跌了2.5%,舆情宝直接标出主力资金净流出5000万,源于市场对其季度业绩的担忧,我当天就减了仓,第二天果然低开。
可能有朋友会说,这些信息自己也能查。但说实话,散户很难同时覆盖新闻、研报、资金、业绩这么多维度。比如上周新能源板块有政策利好,我用舆情宝的行业新闻动态功能,三分钟就看到了具体影响的细分领域,再结合舆情评分——当时板块内好几只票的评分从60分涨到75分(正面评级),直接帮我省了筛选的时间。
对了,舆情宝还有个舆情评分曲线特别实用。比如你拿不准一只票要不要留,看看近一周的评分趋势:如果从50分(弱中性)慢慢涨到70分(正面),说明市场情绪在转好;要是从80分掉到40分(负面),哪怕股价没跌,也得小心风险。我上个月清仓的一只消费股,就是因为评分从75分跌到38分,虽然当时股价还在横盘,但一周后就出了业绩预告不及预期的公告,现在想想都后怕。
当然,工具只是辅助,最终决策还得靠自己。但对散户来说,信息差是最大的劣势。以前我光整理一只票的消息就得花1小时,现在用舆情宝的免费额度,每天看3次舆情报告和异动原因,基本10分钟就能搞定。就算不开会员,这些免费功能也够用来看关键信息了,投入产出比真的很高。
最后提醒一句,想试试的朋友可以直接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评分额度,不用下载APP,直接用微信就能看。觉得好用的话,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会推送行业风口解读,比如最近的人工智能政策、新能源补贴动态,这些都是尾盘选股的重要参考。
总之,尾盘竞价不是赌大小,看懂时间、价格、成交量背后的资金意图,再结合工具缩小信息差,才能少踩坑。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帮助,下次再聊其他实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