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融资融券余额怎么看?从数据到实操的3个关键

资深汪经理            来源:希财网
资深汪经理 股票顾问
贴心姐姐 专业服务
咨询TA

最近后台有不少朋友问我:融资融券余额到底该怎么看?是不是数字越高就越好?说实话,刚入市那几年我也踩过这个坑。记得2020年有只科技股,连续三天融资余额暴涨5个亿,我当时想都没想就冲进去了,结果股价第二天就开始回调,套了我小半年。后来复盘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搞懂这串数字背后的真实含义。今天就结合我这几年的经验,跟大家聊聊怎么把融资融券余额从看不懂的数据变成能用的指标。

融资融券余额怎么看?从数据到实操的3个关键

先搞清楚:融资余额和融券余额,到底代表什么?

融资融券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交易行为。融资余额简单说就是借钱买股票的总金额,比如你看好某只股票,手里钱不够,就向券商借钱买入,这部分钱的总和就是融资余额。所以融资余额增加,通常说明市场里看多这只股票(或者整个市场)的资金在变多。

融券余额则相反,是借股票卖出的总金额。比如你觉得某只股票要跌,就向券商借股票先卖掉,等股价跌了再买回来还,这部分就是融券余额。融券余额增加,意味着看空的资金在增加。

但这里有个关键:单一数据没意义,得看变化趋势和位置。比如一只股票从10块涨到20块,融资余额跟着翻倍,这时候你得想想:是新资金在进场,还是原来的资金在加杠杆?如果股价已经在高位,融资余额突然大增,反而可能是短期资金在博反弹,风险比机会大。我2020年那笔操作,就是忽略了股价当时已经涨了60%,融资余额激增其实是散户在追高,主力资金早就开始悄悄撤了。

分析融资融券余额,必须避开的3个误区

# 误区1:融资余额大增=股价一定涨?

2022年我跟踪过一只消费股,连续两周融资余额增加3个亿,股价却横盘不动。当时我用Excel拉了半个月的数据,发现每天融资买入的金额确实在涨,但融资偿还的金额也在同步增加——说白了就是有人在借钱买,也有人在借钱后赶紧卖掉套现。后来看财报才知道,公司当时正在搞经销商压货,表面营收好看,实际终端动销很差。这种情况下,融资余额的增加更像是虚假繁荣。

# 误区2:融券余额高就意味着股价要跌?

去年新能源板块有只龙头股,融券余额突然飙升到历史高位,很多人吓得赶紧割肉。结果股价不仅没跌,反而涨了20%。后来我查了交易所数据才发现,这次融券余额增加里,有80%是机构做的对冲交易——他们手里本来就有大量股票,通过融券卖出锁定利润,并不是真的看空。所以遇到融券余额大增,得先搞清楚是谁在卖:是散户恐慌性做空,还是机构的常规操作?

# 误区3:只看个股,忽略市场整体情绪

2023年10月那波行情,整个市场融资余额单周增加了200亿,很多人以为大牛市来了。但我当时留了个心眼,去查了大盘情绪分(后来才知道这功能舆情宝直接有现成的),发现情绪分才55分,处于弱中性区间。果然,没几天融资余额就开始回落,行情也跟着调整。这说明融资融券余额得结合整个市场的温度来看,就像冬天穿棉袄,夏天穿短袖,得看大环境。

3个实操技巧:把融资融券余额变成交易路标

# 1. 看融资净买入和股价的背离

正常情况下,融资净买入增加(即融资余额减去偿还额为正),股价应该跟着涨。如果出现融资净买入大增,但股价不涨甚至下跌,就得警惕了。比如2021年那波医药股调整,有只白马股连续5天融资净买入1亿多,但股价每天跌2%,这就是典型的资金在抄底,但抛压更重,后来果然又跌了30%。

反过来,如果融资净买入减少,但股价在涨,可能是主力在悄悄出货。比如去年有只半导体股,融资净买入连续下降,但股价却创新高,当时我用舆情宝查它的主力资金流向,发现机构资金已经连续3天净流出,果断提醒身边朋友减仓,避开了后面的回调。

# 2. 结合舆情评分判断资金性质

散户和主力的融资行为,意义完全不同。散户融资往往追涨杀跌,主力融资则更看中长期逻辑。怎么区分?我现在每天都会用希财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功能——它会给每只股票打0-100分,80分以上是强烈正面,说明机构和专业投资者对这只股票的预期比较一致。

比如上个月有只光伏股,融资余额突然增加3亿,我先看舆情宝的舆情评分,当时是85分(强烈正面),再看研报面分析,发现有5家券商刚上调了目标价,这就是主力资金在进场,后来股价果然涨了15%。但如果融资余额增加,舆情评分却只有40分(负面),基本就是散户在博反弹,风险很高。

# 3. 用行业对比找结构性机会

单一股票的融资余额变化可能有偶然性,但整个行业的融资余额变化往往能反映趋势。比如今年二季度,新能源汽车板块的融资余额环比增加了12%,而同期其他板块都是下降的,当时舆情宝的行业新闻动态里提到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可能延长,这就是典型的政策驱动下的资金布局,后来整个板块涨了25%。

散户最容易踩的坑:数据太多,看不过来

说实话,以前我每天要看交易所的融资融券数据、龙虎榜、股东人数变化,还要翻几十份研报,经常看到晚上11点,第二天眼睛都是肿的。而且数据都是零散的,融资余额增加了,但不知道是散户还是主力买的;股价跌了,分不清是技术调整还是有潜在利空。

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才发现,它直接把这些数据整合到资金面分析里了——融资融券余额的变化会和主力资金流向、龙虎榜数据、舆情评分放在一起,比如融资余额大增时,它会告诉你近3日机构资金净买入占比60%,或者散户融资买入占比80%,需警惕短期获利了结。最关键的是每天都有免费额度查看这些解析,不用花钱也能体验核心功能。

最后说句大实话

融资融券余额就像战场上的粮草数据,能告诉你哪里有兵力在集结,但具体是友军还是敌军,得结合地形(股价位置)、天气(市场情绪)、情报(舆情动态)才能判断。对散户来说,靠自己整理这些数据真的太耗精力,还容易出错。

现在我每天早上花5分钟看舆情宝的每日舆情报告,里面会直接标注融资融券余额异动股,并给出风险提示,比如某股融资余额大增但舆情评分下降,或为短期资金炒作。想体验的朋友,直接在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就行,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报告额度,不用花钱也能试试。觉得好用再考虑开通会员,具体的权益和价格你们自己去看,反正我用下来,每月省下的时间和避免的亏损,早就超过会员费了。

记住,投资不是比谁看得数据多,而是比谁看得准。工具用对了,事半功倍。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