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尾盘集合竞价能不能买入,这问题我被问到过不下五十次。很多散户朋友觉得尾盘波动小、成本可控,喜欢在最后几分钟动手,但我见过太多人因为没搞懂这里面的门道,要么错过机会,要么直接踩坑。今天结合我这几年的实操经验,跟大家聊聊尾盘集合竞价到底能不能买,以及散户该怎么判断。
先简单说下规则,A股尾盘集合竞价是14:57到15:00,这三分钟里只能挂单不能撤单,最后系统会按能促成最大成交量的价格成交。对散户来说,优势确实有:避免盘中来回波动的心惊肉跳,收盘前几分钟决定买入,成本价基本就是当天的收盘价,不会因为盘中急涨急跌乱了节奏。但风险也藏在这里——尾盘异动的水太深,你看到的拉升可能是真机会,也可能是主力挖的坑。
我之前就踩过坑。有只股票平时不温不火,尾盘最后两分钟突然直线拉涨4%,当时觉得捡到宝了,赶紧追进去。结果第二天一开盘直接低开3%,全天都没反包,套了半个月才解套。后来复盘才发现,那天尾盘拉升根本没资金支撑,就是主力用少量资金拉高出货,我完全是被表面现象骗了。
所以尾盘能不能买,关键不在尾盘这个时间点,而在你能不能搞清楚:这只股票尾盘异动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是真有资金进场,还是主力在诱多?是突发利好推动,还是单纯的技术面反弹?这些问题,靠散户自己盯盘、刷新闻根本来不及,等你查到消息,黄花菜都凉了。
这两年我开始用工具辅助判断,效率确实高了不少。比如希财舆情宝的AI舆情功能,对我判断尾盘情况帮助很大。散户的痛点其实很明确:没时间全天候盯盘,信息来得慢还杂,看到尾盘异动时,根本分不清是机会还是陷阱。而AI舆情能实时抓取全网的消息,包括新闻、研报、股吧讨论,几秒钟就能解读出这只股票的异动是利好还是利空。
举个我最近的例子。上周四下午,有只股票从14:57开始,在集合竞价阶段突然从平盘拉到涨6%。我当时没急着下单,先打开舆情宝看了一眼。首先看舆情评分,82分,属于强烈正面;再看趋势评级,显示上涨;主力资金流向里,尾盘三分钟净流入了8000多万,不是小资金在折腾;点开舆情报告,发现半小时前刚出了个行业利好政策,这家公司正好是直接受益方,还有两家机构同步更新了买入研报。这些信息凑到一起,我才敢在集合竞价挂单,第二天开盘虽然没涨停,但也冲高了3%,顺利止盈。
但不是所有尾盘异动都能跟。上个月有只股票尾盘涨了3%,舆情宝评分才45分,弱中性,趋势评级是震荡,主力资金还是净流出的。再看详细报告,发现是有个小博主在股吧吹票,根本没实质利好,这种情况我肯定不会碰。后来果然,第二天低开2%,套了一堆追高的散户。
除了看个股,还得结合大盘情绪。有时候个股尾盘表现再好,如果大盘情绪差,也容易被拖累。舆情宝有个大盘情绪分功能,0-100分,分数高说明市场情绪好,适合出手;分数低就谨慎。比如上周一,大盘情绪分才35分,属于低迷,那天不管多好的尾盘异动,我都只敢小仓位试仓,结果当天晚上就出了个利空,周二大盘果然跌了1%,很多尾盘追高的股票直接闷杀。
其实散户做尾盘,最缺的不是勇气,是信息差和判断力。你不知道的消息,主力早就知道了;你以为的机会,可能是主力设计的圈套。而工具的作用,就是帮你缩小这个差距。像舆情宝每天都会刷新免费额度,能免费看几次舆情报告、舆情评分和研报解析,不用马上花钱开通会员,先试试准不准,合不合自己的操作习惯。我刚开始也是每天免费看两次,用了半个多月,发现它解读消息的准确率比我自己刷新闻高多了,才决定开通会员的。
当然,尾盘买入也有几个铁律要记住:第一,别追涨幅超过5%的,除非有明确的大利好支撑,否则很容易被套;第二,集合竞价阶段不要挂涨停价,按实时撮合价挂单就行,不然容易高价成交;第三,仓位别太重,尾盘操作本身就有不确定性,最多半仓以内。
如果你平时也喜欢做尾盘,或者经常纠结尾盘这一下要不要跟,可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试试。每天免费额度虽然不多,但分析一两只股票的尾盘情况足够了。抓住尾盘的机会,避开陷阱,有时候比你盯一天盘还管用。对了,关注希财网公众号,还能收到自选股的紧急消息推送,不用一直盯着盘,也能及时知道股票的异动原因。
最后想说,尾盘集合竞价不是不能买,关键是你要知道为什么买。靠感觉、靠运气,迟早会栽跟头;用对工具,把模糊的感觉变成清晰的数据,赚钱的概率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