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我,选股票时怎么判断一家公司靠不靠谱?其实除了看股价涨跌,搞清楚公司上市到底需要什么条件也很关键——毕竟能满足上市要求的公司,至少在合规性和基本面稳定性上经过了一轮筛选。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这些年的经验,把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的上市条件掰扯清楚,普通投资者也能一看就懂。
先搞明白:为什么要分不同板块?
国内股市分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新三板精选层),不同板块定位不同,上市门槛也不一样。简单说,主板是优等生聚集地,适合成熟企业;创业板和科创板更看重成长潜力,前者偏向创新型企业,后者聚焦硬科技;北交所则服务中小企业。搞清楚这些,才不会看到某某公司要上市就盲目跟风。
主板上市:最严格的硬指标
主板对财务要求最严,毕竟是给成熟企业准备的。核心条件有三个,缺一不可:
第一,赚钱能力得过关。最近3年净利润必须为正,而且累计净利润要超过3000万;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1亿,最近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或者最近3年营收累计超过3亿也行,二选一)。说白了,就是公司得真能持续赚钱,不能靠短期炒作。
第二,公司底子要干净。股权得清晰,不能有代持股权纠纷;业务要独立,不能跟控股股东混在一起;最近3年不能有重大违法行为,比如偷税漏税、环保处罚,董监高也不能有案底。之前有公司就因为实控人股权不清晰,上市申请被否了。
第三,市值和股本达标。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发行后总股本不少于5000万。这点主要是为了保证股票流动性,避免小盘股被轻易操控。
创业板:给成长型选手的机会
创业板2020年改成注册制后,门槛降低了,但更看重创新和成长潜力。它不要求必须盈利,但有几套财务标准,满足其一就行:
标准一(盈利型):最近2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净利润≥5000万。
标准二(成长型):最近1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1亿;或者最近1年营收≥2亿,且最近3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15%。
标准三(研发驱动型):市值≥50亿,且最近1年营收≥3亿,主要产品或服务靠核心技术。
除了财务,创业板特别强调三创四新——创新、创造、创意,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比如新能源、生物医药这些行业的公司,哪怕短期没盈利,只要符合成长标准,也能上创业板。
科创板:硬科技企业的专属通道
科创板是为硬科技量身定做的,比如芯片、人工智能、航天航空这些领域。它的核心是技术够不够硬,财务要求更灵活,但有明确的市值+财务指标组合,比如:
- 市值≥10亿,最近2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5000万;
- 市值≥15亿,最近1年营收≥2亿,且最近3年研发投入占比≥15%;
- 市值≥20亿,最近1年营收≥3亿,且最近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累计≥1亿;
- 甚至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市值≥40亿,主要业务靠核心技术,有阶段性成果)。
但科创板对核心技术卡得很严:必须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且主营业务靠这个技术;核心技术人员要稳定,最近2年不能大幅变动;还要有专利、软件著作权这些硬证据。
散户最该注意的:上市后持续合规更重要
很多人以为公司上市了就万事大吉,其实不然。上市后如果业绩不达标、违规操作,一样会被ST(风险警示)甚至退市。比如最近有公司因为连续2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价直接腰斩。
说实话,我以前跟踪这些信息特别费劲,每天要看财报、监管公告、行业新闻,经常漏掉关键信息。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才发现跟踪公司合规和基本面变化可以这么简单。它的风险预警提示功能会实时抓取监管处罚、商誉减值、股东违规减持这些风险点,比如之前有只股票突发股东占用资金的利空,舆情宝第一时间就推送到我手机上,帮我避开了大跌。
而且它还有经营现状和业绩披露进展模块,能清晰看到公司营收、净利润的变化趋势,不用自己对着财报Excel扒数据。最实用的是舆情评分,0-100分直观反映公司近期市场口碑,评分突然下降往往预示着潜在风险,我现在选股票前必看这个评分。
怎么免费体验?每天都有额度,不用盯盘也能抓重点
对这些功能感兴趣的朋友,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每天都会刷新免费额度,比如舆情报告、风险预警这些核心功能都能看,不用花钱也能先用起来。我自己算了笔账,每天花10分钟看舆情宝的提示,就能避开很多雷股,相比可能踩雷的损失,开通会员的成本真不高。
如果想随时收到公司突发消息、政策利好,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它会推送自选股的紧急公告和每日舆情报告,不用24小时盯盘,关键信息一个都落不下。
最后想说,了解上市条件不是为了猜谁能上市,而是帮我们建立一套筛选标准——符合这些条件的公司,至少在合规和基本面稳定性上更靠谱。再结合工具辅助跟踪,踩雷概率会大大降低。投资是长期的事,先搞懂规则,再用好工具,赚钱才能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