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读者留言,问AI板块的龙头股该怎么找。说实话,这问题我每天都能碰到,尤其是这两年AI概念火起来后,不少散户朋友要么追高被套,要么选错标的赚不到钱。今天就结合我这几年的经验,聊聊普通投资者怎么用笨办法+巧工具,在AI板块里挖到真正有潜力的龙头股。
先说说我刚接触AI板块时踩过的坑。那时候市场上但凡沾点人工智能边的股票都在涨,我跟着研报买过一只,结果财报出来才发现,公司所谓的AI业务营收占比不到5%,纯属蹭概念。后来学乖了,知道看业务真实性,但又遇到新问题:每天几十份行业研报、上百条股吧讨论,根本看不过来。有时候上午看到利好消息追进去,下午就出个监管问询函,来回打脸。
其实识别龙头股,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有章法。我现在看一个板块的龙头,会从三个核心维度入手:行业地位、业绩支撑和市场认可度。
先说行业地位。真正的龙头一定在产业链里有不可替代性,比如要么是核心技术供应商,要么是下游应用的先行者。但怎么判断?光看公司官网宣传肯定不行。我以前会翻产业链报告,找上下游公司的合作关系,比如某公司是不是头部科技企业的供应商,订单量占比多少。但这活儿太费时间,有时候一份行业研报几十页,看完天都黑了。
然后是业绩支撑。概念炒得再热,没有业绩落地都是空谈。我会重点看近三年的营收增速、研发投入占比,还有扣非净利润是否持续为正。不过财务数据也有坑,比如有些公司靠政府补贴撑场面,或者应收账款高企,这些都得掰开揉碎了看。之前有只AI股,表面看净利润增长快,仔细一看全是卖资产得来的,这种就直接排除。
最后是市场认可度。这包括主力资金流向和舆情热度。龙头股通常会吸引机构资金持续流入,龙虎榜常客,而且市场情绪对它的反应会更敏感——利好消息出来它涨得最快,利空时抗跌性也强。但散户想跟踪这些太难了,你总不能24小时盯着股吧和新闻吧?
说到这儿,就得提我现在离不开的一个工具了。去年有段时间,AI板块一天出十几条政策新闻,研报更是刷屏,我根本没时间逐条分析,经常错过关键信息。后来团队给我推荐了希财舆情宝,用了半年,最大的感受是:它把散户最头疼的信息筛选和价值判断给做了。
比如舆情分析这块,以前我得自己刷财经新闻、翻券商研报、逛股吧,一天下来眼睛都花了,还经常被情绪化言论带偏。现在用舆情宝的AI舆情功能,它能实时抓取全网的个股消息,不管是新闻、研报还是股吧讨论,都能汇总起来,用AI解读出利好还是利空,最后生成一个0-100分的舆情评分。比如某只AI股最近舆情评分85分,标签是强烈正面,再看评分曲线一直在涨,说明市场情绪在持续升温,这时候结合技术面看趋势,心里就有数了。
财务分析也是个大头。以前看财报,我得对着Excel算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这些指标,算完还得自己综合判断公司健康度。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直接把财务数据拆成6个维度评分,比如近一年财务评分80分以上,说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如果低于50分,就得警惕是不是有潜在风险。前阵子分析一只AI股,财务评分才42分,一看细分项,资产负债率快70%,商誉占比也高,这种就算概念再热,我也不敢碰。
最关键的是,这些功能普通投资者不用花大价钱就能体验。现在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有免费额度,每天都能刷新舆情报告、研报解析和舆情评分的查看次数,不用开通会员也能先用起来。对散户来说,与其盲目跟风买股票,不如花点时间用工具把数据捋清楚,毕竟投资讲究的是模糊的正确,而不是精确的错误。
当然,工具只是辅助,最后做决策的还是自己。比如选AI龙头时,我会先用舆情宝的个股对比功能,把几只候选股的舆情评分、财务评分、机构评级放在一起比,最多能同时对比5只,哪个指标好哪个差一目了然。最近就用这功能筛掉了一只舆情评分高但财务评分低的股票,躲过了后面的回调。
如果你也觉得分析股票时信息太多、判断太累,不妨试试希财舆情宝。直接在微信搜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每天看看舆情报告和评分,慢慢就能培养对市场的敏感度。记得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还会推送行业政策解读和自选股消息,不用盯盘也能及时掌握动态。
最后想说,AI板块确实有机会,但龙头股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持续跟踪数据、调整判断。与其羡慕别人买到牛股,不如从现在开始,用对工具、做足功课,让自己的投资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