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朋友问我:ST股后面带星和不带星,到底哪个风险更大?说实话,这问题我每年都会被问好几次,尤其是年报季前后,ST股集体戴帽摘帽的时候,散户最容易搞混。今天我就结合自己这几年的观察,跟大家把这事儿说透,免得踩坑。
先得搞明白,ST和*ST到底是啥意思。这可不是交易所随便贴的标签,背后都是有明确规则的。
先说不带星的ST,全称是其他风险警示。简单说,公司出现了非退市级的风险问题。比如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资产为负,或者公司资金被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占用,又或者违规担保金额超过一定比例且未解决。这种情况下,股票名称前会加上ST,每天的涨跌幅限制从10%变成5%。我记得2023年有只消费股,因为控股股东占用资金3个亿没还,直接被ST,股价连续跌了一周,好多散户之前根本没注意这个风险。
再来说带星的*ST,这个就严重多了,全称是退市风险警示。说白了,公司已经站在退市的悬崖边上了。触发条件比ST严格得多:比如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扣非前后孰低)连续为负,或者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还有可能是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这种股票不仅涨跌幅5%,更要命的是,如果下一个会计年度还没改善,就可能被暂停上市,甚至直接退市。我2020年踩过一个*ST的坑,当时看它净利润转正了,以为能摘星,结果年报出来净资产还是负的,直接被暂停上市,后来进了退市整理期,股价从3块多跌到6毛,本金亏了80%。
所以单论风险大小,*ST肯定比ST高得多。ST顶多是其他风险,只要公司解决了对应的问题(比如还上占用资金、解决违规担保),就能申请摘帽,退市概率很低;但*ST是退市风险,如果不能在限期内扭亏为盈或者让净资产转正,退市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不过这里要提醒一句:ST也不是绝对安全。有些ST股虽然暂时没带星,但如果后续触发了*ST的条件,也会加星。比如去年有只ST股,戴帽原因是资金占用,结果半年后披露的中报显示净资产为负,直接被叠加*ST,股价当天就跌停。
说到这儿,估计有朋友会问:那怎么才能提前知道ST股会不会加星,或者*ST股有没有退市风险呢?这也是我当年踩坑后最头疼的问题——散户想跟踪ST股的风险变化,太难了。公司公告藏在交易所网站里,财务数据要看懂审计报告,监管动态得刷证监会官网,还有各种股吧谣言满天飞,根本分不清真假。
后来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才发现这些问题其实有更简单的解决办法。它专门有个风险预警提示功能,能实时抓取ST股和*ST股的监管处罚、商誉减值、机构评级异动这些关键信息。比如上个月我关注的一只*ST股,舆情宝提前五天就推送了公司可能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预警,点进去看详细的舆情报告,里面清楚写着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疑,还列出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不足、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充分这些具体风险点。当时我赶紧翻了公司之前的财报,发现应收账款确实占营收比例超过60%,果断把自选股里的这只股删掉了,后来它果然被*ST,连续15个跌停,庆幸自己躲过一劫。
可能有人觉得这种工具得花钱,舍不得试。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希财舆情宝每天都会刷新免费查看额度,像我刚才说的风险预警、舆情报告这些核心功能,每天都能免费看几次,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先体验效果。就算后续想开通会员,你想想,规避一次*ST退市风险,省下的可能就是几万块本金损失,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最后再啰嗦一句:ST股和*ST股本质上都是问题股,风险远高于普通股票。如果非要参与,一定要把风险跟踪放在第一位。平时多关注公司公告、监管动态,也可以试试希财舆情宝的风险预警功能——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还能收到自选股的紧急消息推送,不用整天盯盘也能及时掌握风险信号。投资嘛,保住本金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