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币汇率波动挺明显,不少朋友问我哪些行业会真正受益。说实话,人民币升值这事儿,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别真挺大,有的行业能直接降低成本、增厚利润,有的反而可能受点冲击。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观察,聊聊哪些行业最容易吃红利,以及普通投资者怎么在这些行业里找到靠谱的标的。
先说说最直接的——航空业。航空业是典型的美元负债大户,不管是买飞机、租飞机,还是进口航油,基本都用美元结算。人民币一升值,这些成本换算成人民币就变少了。举个例子,国内航油价格跟国际油价挂钩,以前1吨航油进口价800美元,人民币汇率7.3的时候,换算成人民币是5840元;现在汇率到7.0,就变成5600元,每吨直接省240元。一家中型航司一年航油消耗可能上百万吨,这省下的成本可不是小数目。还有飞机租赁,很多航司的租赁合约一签十年八年,人民币升值后,每期租金的人民币支出少了,汇兑收益会直接体现在财报里,利润表能好看不少。不过得注意,不是所有航司都一样,那些负债率特别高、利息支出压得喘不过气的公司,可能这点收益还不够填窟窿,得挑财务底子扎实的。
再就是造纸业。国内造纸用的纸浆,70%以上靠进口,像木浆、废纸浆这些,国际贸易基本都用美元定价。人民币升值,买同样多的纸浆花的人民币就少了。比如某造纸企业一年进口100万吨木浆,每吨600美元,汇率7.3时成本是4380元/吨,汇率7.0时就是4200元/吨,一年光原材料成本就能降1.8亿元。成本降了,要么企业利润直接增加,要么可以适当降价抢市场份额,对业绩都是实打实的利好。不过得提醒一句,纸浆价格本身也会受供需影响波动,不能只看汇率,得结合行业整体供需趋势一起看。
还有旅游行业,尤其是出境游相关的。人民币升值后,大家换美元更划算,出境旅游、购物的成本低了,需求自然会被带动。比如以前换1万美元要7.3万元人民币,现在只要7万元,相当于旅游预算直接多了3000元,这会刺激更多人选择出境游。旅行社、出境航线占比高的航司,甚至一些做境外游服务的平台,都可能受益。不过这个行业受整体消费复苏节奏影响也大,如果大家手里钱不多,就算汇率利好,出境游需求也未必能起来,得结合消费数据一起观察。
讲完行业,就得说说怎么在这些行业里挑个股了。光知道行业受益没用,同一个行业里,有的公司能吃足红利,有的可能雷声大雨点小。我以前踩过坑,明明行业风口来了,选的公司却因为财务问题跌了,后来才明白,选股得看里子和面子——里子是财务健康度,面子是市场舆情趋势。
里子怎么看?就是财务数据。比如航空业,要看资产负债率、利息覆盖倍数,负债太高的公司抗风险能力差;造纸业要看毛利率、存货周转天数,成本控制得好、库存周转快的公司,才能真正把汇率红利转化成利润。但说实话,普通投资者光看财报里的营收、净利润这些表面数据不够,得拆解得更细。我现在用希财舆情宝的AI财务评分功能,它会把财务数据拆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6个维度,每个维度打分,最后给个综合评分,多少分算健康、多少分有风险,一目了然。比如去年人民币升值那波,我用财务评分筛航空股,直接排除了几家评分低于50分的公司,后来果然那几家业绩没跟上,避开了坑。
面子就是舆情趋势。有时候行业明明利好,但某只个股突然爆出监管处罚、股东减持这些利空,股价照样跌。这时候就得看市场情绪。舆情宝有个舆情评分功能,0到100分,对应不同标签,比如80分以上是强烈正面,40分以下是负面,每天更新。去年造纸板块起来的时候,我发现有只个股财务评分不错,但舆情评分突然掉到30多分,一查是有环保违规的新闻,当时就没敢碰,后来果然跌了10%。要是光看财务数据,很可能就踩进去了。
其实散户炒股最头疼的就是信息太散,又没时间天天盯盘。以前我得同时刷新闻、翻研报、看股吧,生怕漏了关键消息,经常看到半夜。现在用舆情宝的公众号推送功能,设置好自选行业后,政策利好、行业动态这些消息会直接推到微信上,不用老盯着盘也能及时知道。而且它每天有免费的舆情报告、财务评分查看额度,不用花钱就能体验核心功能,试错成本很低。觉得有用再考虑开通会员,具体权益自己去看,反正对我来说,花点小钱买个专业工具,比自己瞎琢磨、踩坑亏的钱划算多了。
最后说句实在话,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行业机会确实值得关注,但也别盲目追。选对行业后,还得用财务评分把好公司挑出来,用舆情评分避开潜在风险。想试试怎么用财务评分和舆情评分筛选个股的话,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免费额度不用白不用,先体验了再说。投资这事儿,工具用对了,能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