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炒股的钱都去哪里了?看懂流向少亏40%

小黄顾问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小黄顾问 股票顾问
咨询TA

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问我炒股亏的钱到底去哪了?这问题我刚入市那几年也天天琢磨,盯着K线图算来算去,最后只得出被市场赚走了这种废话结论。后来接触的案例多了,加上这几年用工具辅助分析,才慢慢搞明白,散户账户里的钱变少,根本不是简单的运气不好,背后藏着好几个容易被忽略的流向,今天就用我自己的经历拆解给大家。

炒股的钱都去哪里了?看懂流向少亏40%

先说最直观的——被主力资金带着走。刚炒股时我特迷信技术面,看MACD金叉就买,结果好几次刚进场就被套。印象最深的是2022年有只消费股,股价连续三天小涨,KDJ指标显示超卖反弹,我觉得机会来了,重仓杀进去。结果第四天直接低开5个点,后来才知道那天龙虎榜显示机构净卖出8000多万,而我当时根本没看龙虎榜的习惯,等看到消息时已经跌麻了。

现在想想,散户最大的劣势就是信息滞后。主力资金进出有专用通道,人家能实时看到龙虎榜、股东持仓变化,我们却要等第二天甚至第三天才能在零散的网站上查到。后来我开始用工具整合信息,比如希财舆情宝的主力资金流向和龙虎榜数据功能,它能实时抓取这些数据,不用我自己在东方财富、同花顺之间来回切换。更关键的是,它不光给数据,还会用AI分析这些资金动向对股价的影响,比如那天的消费股,舆情宝直接在报告里标了机构大额出货,短期利空,要是当时能看到这个,我肯定不会冲动进场。

再一个流向,是被交易成本悄悄吃掉。很多人只算买入卖出的佣金和印花税,却忽略了频繁交易的累积成本。我2020年做短线,一年交易了40多次,后来算了笔账:每次佣金万3,加上印花税千1,40次交易下来,成本差不多吃掉了15%的收益。更坑的是,很多时候频繁交易是因为情绪跟风——看到股吧有人说某票有利好,或者大盘突然跳水就恐慌割肉。

这两年我开始用舆情评分控制交易频率。希财舆情宝会给每只股票打0-100分的舆情分,80分以上是强烈正面,40分以下是负面。我给自己定了规矩:只看评分60分以上、且趋势评级是上涨的票,低于50分的直接pass。比如今年初有只科技股,股吧吵得火热,但舆情宝评分只有35分,标签是负面,报告里提到它股东人数连续三个月增加,筹码分散,我当时忍住没买,后来果然跌了20%。现在交易次数降到每月2-3次,成本降了不少,反而比以前赚得多。

还有一种隐形流失,是公司基本面恶化导致的价值蒸发。比如某公司业绩暴雷,股价从10块跌到3块,你亏的7块钱不是被别人赚走了,而是公司本身的价值缩水了。但散户很难提前发现这种风险,财报那么厚,会计术语又看不懂,等新闻出来时已经晚了。

我以前也踩过商誉减值的坑,后来用舆情宝的风险预警提示功能,它会实时监控公司的商誉减值风险监管处罚这些雷点,一旦有苗头就会在报告里标红提醒。比如去年有只医药股,舆情宝提前半个月就在风险提示里写了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超80%,存在减值风险,当时我赶紧去翻它的财务评分——近一年财务评分只有42分,属于弱中性,偿债能力和收益质量评分都很低,果断清仓了,躲过了后来的跌停。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这些功能听着挺专业,是不是要花很多钱?其实我刚开始也怕踩坑,后来发现希财舆情宝每天都有免费额度:比如舆情报告、主力资金流向这些核心功能,每天能免费看几次;财务评分、风险预警这些,虽然要会员,但可以先体验免费功能,觉得有用再考虑开会员。像我现在每月花几十块开会员,比起之前踩一次雷亏几千块,这点投入真不算什么。

最后总结下:炒股的钱要么被主力资金带着走,要么被频繁交易的成本消耗,要么因公司基本面恶化蒸发。想少亏点,关键是别让信息滞后、情绪冲动、看不懂风险这三个问题拖后腿。如果你也想试试用工具辅助分析,直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就能免费体验,每天看看资金流向、舆情评分,慢慢就能摸清楚钱到底去哪了。也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推送自选股的关键消息,不用整天盯盘,核心信息也不会错过。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