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A股28个行业板块到底该怎么选?说实话,我刚入市那会儿也被这个问题难住了。打开软件看着一堆板块名称,有的涨得猛,有的跌得惨,根本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后来追热点亏过钱,抄底冷门板块也套过牢,踩了不少坑才慢慢摸出些门道。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怎么分析这些行业板块,找到真正能赚钱的方向。
选板块第一件事,得看政策风向。国家支持的行业,往往更容易有持续行情。比如前两年的新能源,这两年的人工智能,背后都是政策在推。但问题是政策文件那么长,普通人哪有时间一条条啃?而且就算看到新闻,也未必能马上反应过来利好哪个细分领域。我以前就吃过这亏,看到支持高端制造就随便买个机械股,结果根本没涨,后来才知道政策重点是机器人细分赛道。
不过现在我有个省事的办法,就是用希财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它会直接把政策、行业动态这些信息拆解清楚,告诉你对哪些板块或个股有影响,逻辑是什么。比如前阵子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长的政策出来,舆情宝很快就解读出上游锂矿、电池材料这些板块会受益,还列出了核心逻辑——需求端刺激会带动上游原材料需求。省了我大量翻资料的时间,不用再自己瞎猜。
除了政策,行业自身的周期也得搞明白。有些板块是周期性的,比如煤炭、钢铁,经济好的时候涨得猛,经济差的时候跌得惨;有些是非周期性的,比如消费、医药,业绩相对稳定。以前我分不清周期阶段,2021年看煤炭涨就追进去,结果周期见顶后跌得一塌糊涂。后来才明白,判断周期不能凭感觉,得看市场情绪和数据变化。
现在我会重点看舆情宝的行业舆情评分曲线。每个板块都有0-100分的舆情评分,评分曲线能直观展示近期市场对这个板块的情绪变化。比如今年一季度,光伏板块的舆情评分从40分一路涨到75分,说明市场关注度和认可度在提升,这时候结合政策面的光伏补贴消息,就能判断板块可能处于启动阶段。要是评分从80分掉到30分,那就要小心是不是周期到顶了。
光看政策和周期还不够,资金认不认可才是关键。而资金流向,往往跟市场舆情密切相关。以前我看舆情,得逛股吧、翻新闻、刷研报,一天下来眼睛都花了,还容易被片面消息带偏。比如看到某篇看空文章就慌了神,结果人家只是个别观点,根本不代表市场主流看法。
这时候舆情宝的AI舆情分析就帮上大忙了。它会实时抓取全网的行业舆情信息,不管是新闻、研报还是股吧讨论,都能汇总起来,再通过AI解读出利好利空,生成一份完整的舆情报告。最实用的是它还会给每个板块打个舆情分,60分以上就是正面,80分以上是强烈正面。比如最近半导体板块的舆情评分一直在65分左右,说明市场整体是看好的,这时候再结合行业研报里的产能扩张消息,心里就更有底了。
当然,选板块不能只看短期热度,长期还得看行业里公司的财务底子。要是一个板块里大部分公司都亏损、负债高,就算短期炒得再热,也很难持续。以前我分析财务数据,得一个个公司翻财报,对比营收、净利润,太费时间了。现在用舆情宝的财报选股功能,直接按财务评分排序,就能筛选出财务健康的行业。它的财务评分拆成了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6个维度,比自己看财报清楚多了。
更方便的是它的策略选股,可以把刚才说的政策、周期、舆情、财务这些维度组合起来。比如我想找政策支持+舆情正面+财务健康的板块,就设置趋势上涨+舆情评分60分以上+一年财务评分良好的条件,系统会自动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板块和个股。说实话,有了这个功能,我选板块的效率至少提高了三倍,不用再一个个手动对比了。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觉得这些分析太复杂,自己操作不来。其实真不用怕,工具用对了,很多问题都能简化。想试试的朋友,可以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舆情评分可以看,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体验这些功能。就算不开会员,免费额度也足够帮你初步筛选方向了。
当然,选板块是个系统活儿,没有百分百正确的方法,但用对工具、理清逻辑,至少能让你避开大部分坑。以前我凭感觉炒股,一年下来没赚多少还天天操心;现在用这套方法,虽然偶尔也会判断失误,但整体胜率高多了,也没那么累了。毕竟投资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给自己找罪受,对吧?
最后想说,股市里没有捷径,但有方法。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到大家,也欢迎大家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后续我会分享更多选板块、选个股的实操经验。祝大家都能在28个行业板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赚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