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接触股票投资的时候,我对着K线图和各种指标一脸懵,尤其是PE和PS这两个词,总在研报和分析里看到,却搞不清到底有啥不一样。后来自己慢慢摸索,结合实际操作中的教训,才总算把这两个指标的区别捋明白了。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聊聊,希望能帮到刚入门的朋友。
先说说PE,也就是市盈率。它的计算方式是股价除以每股收益,简单讲就是多少年能回本。比如一家公司股价10块,每股收益1块,PE就是10倍,理论上如果利润不变,10年能通过收益收回成本。PE的优点是直观,能直接反映股价和公司盈利的关系,所以很多人喜欢用它判断股票贵不贵。不过缺点也很明显,要是公司亏损,每股收益是负的,PE就没意义了;而且净利润容易受非经常性损益影响,比如卖资产赚的钱,会让PE看起来很低,但其实不代表真实盈利能力。
再看PS,市销率,计算方式是股价除以每股销售收入。这个指标看的是公司市值和营收的关系,不管公司有没有盈利都能用。比如两家公司,一家市值100亿营收50亿,PS是2;另一家市值80亿营收20亿,PS是4,明显前者用营收支撑市值的能力更强。PS的好处是不容易被财务操纵,营收相对利润更稳定,尤其适合那些还在成长期、没盈利但营收增长快的公司,比如一些科技类或互联网公司。但它的问题是,只看营收不看利润,有些公司营收高但成本也高,长期不赚钱,PS低也没用。
这两个指标的核心区别,我总结了三个点:首先是计算基础不同,PE用利润,PS用营收,利润波动大,营收更稳定;其次是适用场景,PE适合盈利稳定的成熟公司,PS适合高成长、暂未盈利或利润波动大的公司;最后是风险视角,PE能看出赚不赚钱,PS能看出业务规模够不够大,两者结合看才更全面。
说实话,我刚开始单独用PE或PS踩过坑。之前看到一只股票PE很低,才8倍,觉得便宜就买了,结果后来发现公司连续两年营收下滑,净利润靠压缩成本撑着,其实业务在萎缩,最后股价还是跌了。后来学乖了,看PE的时候会同时看PS,要是PE低但PS很高,说明营收撑不起市值,可能利润有水分;要是PS低但PE高,可能是公司还在投入期,营收上来了利润没跟上,得结合行业前景判断。
不过单独看PE、PS还是不够,还得知道公司的财务健康度怎么样,现在的估值到底是高估还是低估。这时候我用了希财舆情宝的AI财报功能,算是帮我解决了这个痛点。它除了展示常规的财务指标,还有两个特色功能:财务AI评分和AI估值。财务AI评分越高,说明公司财务健康度越好,像应收账款、现金流这些我以前看不懂的指标,它直接给个分数,一目了然;AI估值则能告诉我当前股价是高估还是低估,预期上涨空间有多少,比单纯看PE、PS更直观。
举个例子,之前分析一家公司,PE看起来不算高,但用舆情宝的AI估值一看,显示轻度高估,再看财务AI评分只有65分(满分100),原来是公司流动比率偏低,短期偿债压力大,这时候就算PE合理,也得谨慎。现在每天我都会用免费额度看看个股的舆情报告,里面有股价异动原因和业绩表现,需要深入分析财务和估值时才考虑开会员,毕竟会员价格不高,比起盲目投资踩坑的损失,这点投入还是值得的。
其实不管是PE还是PS,都只是分析工具,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是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用对地方。新手朋友刚开始不用追求一下子掌握所有指标,先把基础的PE、PS吃透,再逐步结合财务健康度、市场情绪等因素。如果想更方便地结合这些维度分析,可以去希财网公众号关注一下,每天会推送重要的股票消息提醒;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免费体验一下AI财报功能,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报告可以看,上手很快。
最后想说,投资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指标只是辅助,真正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分析逻辑。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大家搞懂PE和PS的区别,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