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老股民朋友问我,说他在港股通里搜一只股票,怎么都找不到,是不是自己操作错了。其实这还真不是操作问题,港股通本身就有明确的纳入范围,不在范围内的股票,自然是买不了的。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观察,跟大家聊聊港股通到底不包括哪些股票,也算给刚接触港股通的朋友提个醒。
首先得说清楚,港股通不是把所有港股都包圆了,它有一套自己的筛选标准。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刚上市没多久的新股。一般来说,在联交所上市不足6个月的股票,基本不会进入港股通名单。这也好理解,新股波动大,运行时间短,监管层为了保护投资者,会设置这样的观察期。我之前见过有朋友打新中了某只港股,想着上市后通过港股通加仓,结果发现根本不在名单里,就是因为上市时间还没到6个月。
然后是市值和流动性不达标的股票。港股通对纳入的股票有明确的市值要求,比如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中型股指数成分股,还有符合条件的小型股指数成分股,都有对应的市值门槛。如果某只股票连续一段时间市值低于标准,或者日均成交额不够,就可能被调出港股通。这种情况在小盘股里比较常见,有些股票平时交易不活跃,慢慢就不符合纳入条件了。
再就是存在合规问题的股票。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最近有重大违规行为,比如信息披露造假、财务造假,或者被监管机构调查,这种股票大概率不会被纳入港股通。就算之前在名单里,一旦出现这类问题,也会被及时调出。毕竟港股通的核心是互联互通,合规是基础,不合规的股票自然要被挡在门外。
还有些特殊情况,比如部分红筹股、未盈利生物科技股,虽然在港股上市,但因为架构或者盈利状况的原因,暂时不在港股通范围内。当然,这个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交易所会定期调整名单,符合条件的加进来,不符合的移出去,所以平时得留意最新的名单更新。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问,搞清楚这些范围有什么用呢?其实很简单,避免白忙活。之前有个新手股民,研究了半天某只港股,觉得前景不错,结果准备下单时发现不在港股通里,白浪费了时间。提前了解清楚范围,能让投资效率高不少。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港股通有范围限制,但咱们A股市场本身也有四千多只股票,机会同样不少。只是A股的信息更新太快,每天新闻、公告、研报一大堆,普通投资者很难全部跟上。我自己平时看A股股票动态,就离不开一个工具——希财舆情宝。它是今年刚上线的AI智能股票工具,专门针对A股,我用下来最顺手的就是它的AI舆情功能。
你想啊,一只股票每天可能有十几条消息,有公司公告,有分析师观点,还有各种突发新闻,到底哪些是重要的?哪些会影响股价?自己一条条看太费时间,还容易判断错。希财舆情宝能实时监控全网信息,不管是新闻资讯还是研报观点,都能抓过来,然后用AI大模型分析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可能带来什么影响。要是遇到紧急消息,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生怕你错过。每天它还会更新股票的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报告里把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技术面分析这些都整理好了,不用自己费劲汇总。
我记得有次,我关注的一只股票突然早盘跳水,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赶紧打开希财舆情宝看舆情报告,发现是前一天晚上有个行业政策出来,AI分析后提示对这家公司短期有小幅利空,但长期影响不大,技术面也显示只是正常回调。看完心里就踏实了,要是自己去翻各种消息,估计得慌半天。
现在希财舆情宝有微信小程序,大家可以去搜希财舆情宝免费体验。每天都会刷新免费查看额度,像舆情解析、舆情报告这些基础功能,不花钱也能用。当然,要是想解锁更多功能,比如财务AI评分、AI估值这些深度分析工具,就得开通会员了。不过说实话,比起自己踩坑亏的钱,这点会员费真不算什么,毕竟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往往比这点成本重要得多。对了,关注希财网公众号,也能收到消息推送提醒,挺方便的。
最后还是得提醒一句,不管是港股通还是A股,投资前都得做好功课,了解清楚规则和标的情况。工具只是辅助,能帮我们提高效率、减少信息差,但最终的决策还得靠自己。希望今天聊的港股通范围问题,能帮到大家,也祝大家投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