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不少朋友留言,说手里的股票连续三天都收出长上影线,看着K线图上那几根带长长避雷针的蜡烛线,心里直发慌,问我这到底是要跌了还是洗盘。其实长上影线这东西,我炒股十几年见过太多了,有时候确实是变盘信号,有时候折腾几天又接着涨,关键得结合具体情况看。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连续三天长上影线到底该从哪些角度分析,普通投资者怎么才能不踩坑。
先说说啥是长上影线吧,就是K线图里,最高价和收盘价之间的距离特别长,看着像一根扎在股价上的长针。这种形态说白了,就是当天股价冲高过,但没守住,被打了下来。单独一天出现可能是偶然,连续三天出现,背后肯定有资金在折腾。
我先拿高位的情况举例。如果股价已经涨了好一阵子,这时候突然连续三天收长上影线,尤其是成交量还跟着放大,那真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我记得前几年有只股票,当时市场热度很高,股价翻倍后连续三天冲高回落,每天都有大量卖单在高位挂着,后来果然一路下跌。这种情况往往是主力觉得涨不动了,想在高位把筹码倒给散户,每次拉高都是出货的机会,抛压一大,股价自然上不去。
但要是在股价横盘整理的中间阶段呢?比如股价在一个区间来回震荡了一两个月,突然连续三天长上影线,成交量时大时小,这时候就别急着割肉。我遇到过好几次,主力故意拉高再往下砸,就是想把那些拿不住的散户洗出去,后面往往会有一波拉升。这种洗盘的关键是,股价不会跌破整理区间的下沿,而且震荡几天就会企稳。
还有一种是在低位。如果股价刚经历一波大跌,在相对底部区域连续收长上影线,成交量不大,每天冲高回落的幅度也不算特别夸张,这可能是主力在试盘。就是看看上方套牢盘多不多,抛压有多大,为后面要不要拉升探探路。这种时候反而可以多留意,要是后续成交量慢慢放大,股价突破了长上影线的高点,说不定就是机会。
不过光看K线和成交量,有时候还是会看走眼。我之前就吃过亏,有只股票在中位连续长上影线,我以为是洗盘,结果后面出了个利空公告,股价直接跌停。后来才明白,当时没及时看到公司的负面消息,单纯靠技术面判断太片面了。
也是从那之后,我开始重视消息面和市场情绪的分析。但每天看新闻、刷公告、读研报,实在太耗时间了,我一个全职研究股票的都觉得累,更别说普通上班族了。后来我们希财网推出了希财舆情宝,我自己先用了两个月,发现它解决了我一个大痛点——能帮我快速理清股票的消息面。
比如它的舆情评分和舆情报告功能,每天都会更新。连续长上影线期间,如果舆情评分一天比一天低,报告里还提到公司有产品质量问题、业绩不及预期这些利空消息,那高位出货的概率就很大;要是舆情评分稳定,甚至有机构研报上调评级,那洗盘的可能性就更高。有次我关注的一只股票连续三天长上影线,当时有点犹豫,打开舆情宝一看,舆情报告里写着股价异动主要受大盘拖累,公司近期无重大利空,机构观点仍偏乐观,后来果然没跌,震荡几天后还涨了。
而且它不光告诉你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还会分析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有次某行业出了政策调整,舆情宝直接在风口解读里分析了哪些环节受益,哪些公司可能被波及,逻辑讲得很清楚,省得我自己去翻各种解读文章。
对了,基本面也不能忽视。如果一家公司财务状况很好,连续盈利增长,就算技术面出现调整,抗跌性也会强很多。希财舆情宝的财务AI评分就挺实用,评分越高说明公司财务健康度越好。我现在分析股票,都会先看看这个评分,要是评分低,就算技术形态再好,我也会多留个心眼。
可能有朋友会问,这些功能是不是很贵?其实不用慌,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现在可以免费体验,每天都会刷新舆情解析、舆情报告这些基础功能的免费查看额度,足够普通投资者日常分析用了。如果想解锁财务AI评分、AI估值这些进阶功能,开通会员也花不了多少钱,具体可以去会员购买页看,有不同套餐,投入产出比还是挺高的——毕竟少踩一个坑,省下的钱可能就远超会员费了。
最后再总结下,连续三天长上影线不可怕,关键看位置、成交量,更要看背后的消息面和公司基本面。普通投资者不用逼着自己成为技术大神,找对工具、理清逻辑,就能更从容地应对。对了,想体验希财舆情宝的朋友,可以搜索微信小程序希财舆情宝,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还有免费额度可以用,试试总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