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收到私信,问港股通投资的个税到底怎么算。说实话,这问题我每年都要碰上几十次,不少投资者明明赚了钱,最后到手收益却打了折扣,多半就是没把个税规则吃透。今天就用我这些年帮客户处理税务问题的经验,把港股通个税的关键点掰开揉碎了讲清楚,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建议大家收藏好。
先明确一点:港股通投资涉及的个税,主要针对两类收入——股息红利和股票转让差价。这两者的征税规则完全不同,千万别混为一谈。
股息红利这块,是投资者最常碰到的。按照现行规定,内地个人通过港股通持有港股,收到公司派发的股息时,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但这里有个细节,港股公司通常会先按香港本地税法代扣10%的股息税,剩下的10%由内地券商在划付股息时补扣。也就是说,实际到手的股息是扣除20%税后的金额。举个例子,假设你收到1000港元股息,香港先扣100港元,内地券商再扣100港元,最后到你账户的就是800港元。之前有个客户没搞懂这个双重扣缴,以为被扣了两次税是券商出错,还特地跑来问我,后来解释清楚才明白是规则本身如此。
再说说股票转让差价,也就是买卖港股赚的钱。这点和A股有明显区别——目前A股股票转让差价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港股通不同,根据《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个人转让境外股票所得,理论上需要缴纳20%个税。不过实际操作中,由于港股通是“港股通”机制下的投资,数据由中登公司汇总,税务部门暂未对转让差价全面征收,具体执行可能因地区和征管进度有所差异。但这里必须提醒一句:不主动征收不代表免税,未来政策若有调整,投资者需要及时跟进。我一般会建议客户把每次买卖记录保存好,万一后续需要申报,这些都是凭证。
还有个容易踩坑的地方是汇率换算。无论是股息还是转让差价,计税依据都是人民币。股息是按分红公告当日的汇率换算,转让差价则按卖出成交当日的汇率。去年人民币汇率波动大的时候,有客户因为没注意汇率时点,自己算的税款和实际扣缴差了好几百,跑来问我是不是算错了,后来一核对才发现是汇率用错了日期。
说到最新政策,2025年目前延续了之前的规定,但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港股通股息的代扣代缴流程更规范了,现在券商都会在股息到账前完成扣税,投资者不用自己申报,这点比前几年方便多了;二是税务部门对跨境投资的税务信息共享更及时,之前偶尔出现的“漏扣”情况基本不会发生了,所以到手金额就是税后收益,不用再担心后续补税。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股息要扣20%的税,那港股通还值得投吗?其实税务成本只是投资决策的一部分,关键看公司的分红能力和长期成长性。比如有些高股息率的港股,即使扣税后的收益率依然高于不少理财产品,那就有配置价值。但如果是短期频繁交易,股息税加上交易手续费,成本确实会高一些,这时候就得权衡一下了。
最后再叮嘱一句:港股通个税规则虽然不算复杂,但细节不少,建议大家每次参与分红或买卖前,先和开户券商确认最新的扣缴标准,避免因为规则变动影响收益。投资嘛,赚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把税务成本算清楚,才能真正搞明白自己到底赚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