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看财报时发现某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是负数,是不是就意味着公司不行了?其实不止这位朋友,很多刚开始学看财报的投资者都会有类似的困惑,毕竟财务数据密密麻麻,单看一个数字很容易误判。我这些年分析过不少公司的财务数据,发现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的情况得具体拆解,不能一刀切。
先说说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到底是什么。简单讲,就是公司通过日常经营活动(比如卖产品、提供服务)赚来的现金,减去花出去的现金后的净额。正数说明经营活动能产生现金,负数则表示经营中现金流出比流入多。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常见的原因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是季节性因素。比如一些农业企业,春耕时要买种子、化肥,现金大量支出,但农产品要到秋收后才能卖出去收款,这时候季报的经营性现金流就可能为负,但到了收获季节,现金流往往会转正。还有零售企业,节前备货阶段也可能出现短期现金流为负,这些都是行业特性导致的,只要后续能收回来,问题不大。
第二种是公司处于扩张期。有些公司在快速发展阶段,会加大对生产、研发的投入,比如建厂房、买设备,或者拓展新市场需要提前垫付大量营销费用,这时候现金支出会增加,但收入增长可能有滞后性,导致阶段性现金流为负。这种情况得看公司的扩张是否有效,如果投入能带来未来的收入增长,那短期现金流为负反而是积极信号,但如果扩张后收入没跟上,就要警惕资金链风险了……
那怎么判断这种情况是暂时还是会持续影响公司呢?我通常会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看公司所处的阶段有没有合理性,但普通投资者可能很难凭经验判断清楚;二就是得结合公司整体的财务健康度,这也是我最近常用工具辅助分析原因。毕竟自己一个个翻财报、算指标太费时间,有时候还容易漏掉关键点。
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希财网今年刚上线那个希财舆情宝了,它里面那个「财务 AI 评分」功能还挺实用的。遇到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的时候呢,我会先用这个功能看一下公司整体财务健康度。要是财务 AI 评分比较高,说明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这些核心指标没问题啊,那现金流负数大概率就是短期波动,像前面说的季节性备货或者阶段性扩张都有可能嘛;但如果评分低,就得小心了,可能是应收账款收不回来,或者存货积压太多卖不掉导致现金一直流出,这种就得重点关注后续财报了……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最大的痛点就是看不懂财报细节,不知道怎么把经营性现金流和其他指标串起来分析。希财舆情宝这个 AI 财报功能就帮我省了不少事,除了财务 AI 评分,它还有个「AI 估值」指标,能直接看到公司是高估还是低估。有时候现金流为负但估值合理,可能市场已经提前消化了短期利空,反而有修复机会。而且这个工具每天都有免费的财务指标查看额度,不用花钱就能先体验基础功能,新手朋友可以去微信小程序搜「希财舆情宝」试试,先看看免费的财务数据和分析报告,上手很快的。
另外,光看财务数据还不够,还得结合公司的实际经营动态。比如有些公司现金流为负是因为行业政策突然变化,导致下游客户付款延迟,这种外部因素影响就得通过舆情信息来判断。希财舆情宝的每日舆情报告里,会把股价异动原因、利好利空消息、业绩表现这些动态都汇总好,我每天早上花几分钟就能快速了解公司最近的经营情况。要是有紧急消息,希财网公众号还会推送提醒,不用自己天天刷新闻,这点对平时没时间盯盘的人来说还挺方便的,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这个公众号,有重要财务或行业消息都能及时收到……
说到底,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负不是「死刑」,关键得看背后的原因和公司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普通投资者如果觉得分析起来麻烦,不妨试试用工具辅助,像希财舆情宝这种,把财务分析、舆情解读这些功能整合到一起,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多研究行业逻辑。每天免费额度足够新手入门,要是想深入研究,会员套餐也不贵,具体可以去小程序里看,投入产出比还是挺高的。总之,投资嘛,多一个靠谱的工具辅助,就能少踩一些坑,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