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刚接触股票的朋友问我,打开炒股软件时,K线图上经常出现的“B”和“S”到底是什么意思?说实话,我刚入市那会儿也对着这些字母发懵,以为是什么高深的指标,后来研究了一阵才弄明白。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个基础问题,顺便分享点我这些年用BS信号的心得,希望能帮到和我当年一样迷茫的新手。
先说结论,“B”和“S”其实就是英文“Buy”和“Sell”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买入点”和“卖出点”。一般软件里会用不同颜色标记,比如红色的“B”代表系统提示的买入信号,绿色的“S”代表系统提示的卖出信号。这些信号不是凭空出现的,大多是软件根据预设的技术指标算出来的,比如MACD金叉死叉、KDJ超买超卖、均线交叉这些,本质上是技术分析工具的可视化呈现。
不过这里得泼个冷水——别把BS信号当成“炒股密码”。我刚用软件那会儿,真把这些字母当圣旨,只要出现“B”就赶紧买,看到“S”就立马卖,结果呢?好几次“B”点出现后股价接着跌,“S”点出来反而开始涨,来回打脸。后来才明白,BS信号最大的问题是“滞后性”。比如股价已经涨了5%,软件才跳出“B”点,这时候追进去很可能买在阶段性高点;同理,“S”点出现时,可能已经跌了不少,卖出去就割在地板上。
更麻烦的是,不同软件的BS信号算法不一样。我试过用两款主流软件看同一只股票,A软件显示“B”点,B软件可能还是横盘没信号,甚至出现“S”点。这不是软件有问题,而是它们背后用的技术指标组合、参数设置不同,比如有的侧重短期均线,有的看长期趋势,自然会给出不同结论。所以如果你习惯用BS信号,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软件的计算逻辑,别拿到就用。
那BS信号到底有没有用?我现在的答案是“有用,但得搭配其他工具看”。单纯一个B或S点,就像医生只看体温表就开药,太片面了。比如去年有次,我常用的软件在某只股票上连续出现两个“B”点,但我顺手打开希财舆情宝看了一眼——这是我今年刚接触的一个工具,里面有个“舆情评分”功能,每天更新股票的消息面情况。当时那只股票的舆情评分只有30多分(满分100),报告里写着“近期有产品质量负面新闻,分析师下调评级”。你看,这种情况下,就算软件给10个“B”点,敢买吗?后来那只股票果然又跌了10%,庆幸自己没冲动。
反过来,如果软件出现“B”点,同时舆情宝显示这只股票最近舆情评分80+,利好消息里有“季度业绩超预期”“行业政策扶持”,财务AI评分也在良好区间,那这个“B”点的可信度是不是就高多了?这就是我现在的用法:BS信号当“警报器”,提醒我关注这只股票;舆情宝当“体检报告”,帮我判断这个“警报”是真风险还是假信号。毕竟股价波动不光看技术面,消息面、基本面的影响往往更大。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问“那舆情宝是不是很贵?”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担心这个,毕竟之前用过不少付费工具,效果一般还不便宜。但希财舆情宝现在有个挺实在的政策:微信小程序可以免费体验,每天刷新免费的舆情解析、舆情报告查看额度。我刚开始就每天用免费额度看几只股票的舆情评分和消息解读,确实帮我避开了几次坑。后来觉得好用,才考虑开会员——当然,具体会员价格和套餐你们得自己去小程序看,我只能说对我这种需要频繁分析消息面的人来说,投入产出比挺划算的。对了,关注希财网公众号的话,遇到紧急消息还会推送提醒,不用一直盯着软件刷。
再啰嗦几句用BS信号的注意事项。第一,别频繁交易。我见过新手跟着BS信号一天买卖好几次,手续费加起来比赚的还多,纯属给券商打工。技术指标有概率性,偶尔失灵很正常,平常心看待。第二,结合大盘和板块。如果大盘在暴跌,板块整体走弱,就算个股出现“B”点,也得掂量掂量——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时候可以用舆情宝的“风口解读”功能,看看当前市场的主线是什么,哪些板块受政策利好,哪些在避险,心里有数了才不会逆势操作。第三,长期投资别太依赖短期BS信号。对价值投资者来说,更该看公司的财务健康度(舆情宝的财务AI评分)、估值是否合理(AI估值),这些才是决定股价长期走势的核心,短期的BS波动反而容易干扰判断。
最后总结下:BS信号就像开车时的倒车雷达,能帮你规避一些盲区,但不能完全代替你看后视镜和路况。真想用好它,得学会搭配消息面、基本面工具一起分析。如果你也觉得光靠软件自带的BS信号心里没底,不妨试试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免费额度先用起来,看看能不能帮你过滤掉那些“坑人的信号”。对了,记得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有重要消息会及时推给你,省得错过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