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几年,我经常对着K线图发呆。明明看历史走势挺顺畅的股票,一买就跌,后来才发现,问题可能出在复权方式上。当时根本分不清什么前复权、后复权,软件默认的不复权K线图上,股价动不动就出现大缺口,均线拐来拐去,MACD指标跟着失真,完全抓不住趋势。踩过几次坑才慢慢明白,这三种复权方式就像分析股票的"不同滤镜",用对了才能看清真实走势。
先说说最简单的不复权。它就是直接显示股票的实际成交价格,不处理分红、送股这些除权除息的影响。比如一只股票10送10,除权后股价从20元变成10元,不复权的K线图上就会硬生生多出一个大缺口。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能直观看到除权除息的痕迹,想研究公司历史分红记录时用起来方便,但用来分析趋势就很麻烦,那个缺口会让技术指标完全失真,新手很容易被误导。
前复权就实用多了。它会把除权除息前的股价按比例往下调整,让K线图看起来是连贯的。还是刚才10送10的例子,前复权会把除权前的股价都除以2,20元变成10元,18元变成9元,这样K线就连成一条平滑的曲线,没有缺口。我现在看技术面的时候基本都用前复权,趋势线、均线、支撑压力位这些指标都能正常发挥作用。很多老股民都说,做短线或者趋势交易,前复权是必选模式,能帮你避开"假突破""假跌破"这些坑。
后复权则是另一种思路。它会把除权除息后的股价往上调整,反映如果一直持有股票,加上分红再投资的实际收益。比如10送10后股价10元,后复权会把这个价格乘以2变成20元,后续股价涨到12元,后复权显示就是24元。这种方式适合长期投资者,能看出一只股票从上市到现在的真实涨幅,包括分红送股带来的复利效应。但平时看盘很少用,除非是研究一只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
你可能会问,三种方式到底该怎么选?我的经验是:看短期趋势、做技术分析用前复权;研究除权除息历史用不复权;计算长期持有收益用后复权。但说实话,就算搞懂了这些,每次手动调整复权方式、分析K线缺口成因还是挺费时间,尤其是遇到股价突然异动的时候,光盯着K线缺口根本分不清是正常调整还是消息影响。
这时候我会用希财舆情宝的舆情报告功能。它每天更新的股票舆情报告里,技术面分析部分会自动处理复权问题,不管是前复权还是后复权的数据,都会清晰列出来,还会结合舆情评分、消息面分析股价异动的真实原因。前阵子有只股票K线突然出现大缺口,我一开始以为是利空消息导致大跌,打开舆情宝的舆情报告才发现,其实是除权除息造成的,而且舆情评分显示公司近期没有负面消息,业绩也符合预期,这才避免了误判。
其实很多股民和我以前一样,不是不知道复权,而是没时间每次都手动核对、分析。希财舆情宝这点就很贴心,每天免费额度可以查看舆情报告,里面的技术面分析直接帮你处理好复权数据,不用自己费劲。要是想深入研究,开通会员还能解锁更多功能,具体价格可以去会员购买页看,反正我觉得投入产出比挺高的——毕竟错过一只好股票或者踩个坑,损失可比会员费多得多。
如果你也经常被复权问题搞得头疼,或者想更高效地分析股票动态,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微信搜索"希财舆情宝"小程序免费体验。每天都会刷新免费查看额度,重要消息还会推送提醒,省下来的时间用来研究趋势,不比自己瞎琢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