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市那阵子,我盯着股票软件上花花绿绿的线能看一上午,K线、均线、MACD……每根线都像天书,明明看着金叉买进去,结果第二天就跌,后来才明白,光看懂线的形状没用,得知道它们到底在说什么。今天就把这些年总结的技术指标干货分享出来,新手朋友看完至少能少走半年弯路。
先从最基础的K线说起。咱们平时说的“日K线”,其实就是股票一天的价格走势图,长得像蜡烛,有红有绿。红色柱子叫阳线,说明当天收盘价比开盘价高;绿色是阴线,收盘价比开盘价低。柱子上下的细线叫影线,上影线顶端是当天最高价,下影线底端是最低价。单根K线意义不大,但组合起来能看趋势,比如“两阳夹一阴”可能是上涨信号,不过这得结合位置看,不能生搬硬套。
再说说均线,这是我现在每天必看的指标。均线分5日线、10日线、20日线等等,数字代表天数。比如5日线就是最近5天收盘价的平均值,它像股价的“移动平均线”,能帮你过滤短期波动,看清大趋势。股价在均线上方,均线向上走,说明是上升趋势;跌破均线,均线走平或向下,可能趋势要变。我以前总想着抓短线,后来发现跟着20日线做趋势,反而比频繁操作稳得多。
MACD指标有两条线,DIF和DEA,还有柱状线。当DIF向上穿过DEA,就是“金叉”,可能是买入信号;向下穿过就是“死叉”,可能要卖出。不过我踩过坑,金叉后股价没涨反而跌了,后来才知道得看位置——如果在低位金叉,上涨概率大;高位金叉可能是诱多。柱状线的颜色也有用,红色柱子变长说明上涨动力强,绿色柱子变长说明下跌动力足。
KDJ指标比MACD反应快,适合短线。它有K、D、J三条线,取值范围0-100。J值大于100就是超买,可能要回调;小于0是超卖,可能会反弹。但别看到超买就卖,得结合成交量,要是放量上涨,超买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我现在很少单独用KDJ,都是和均线一起看,趋势好的时候,超卖反而是机会。
布林带是个“趋势+波动”指标,有上轨、中轨、下轨三条线。股价一般在轨道内波动,中轨其实就是20日均线。当股价突破上轨,可能要加速上涨;跌破下轨,可能加速下跌。轨道收口时说明波动变小,快变盘了;开口变大说明波动剧烈,趋势可能延续。我用布林带判断震荡还是趋势行情,震荡时高抛低吸,趋势时跟着中轨走。
说了这么多指标,其实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技术指标明明发出信号,股价却反向走?后来才发现,很多时候是消息面在影响。比如突然出个利空公告,再好的金叉也扛不住;或者行业政策利好,超卖的股票也能立马反弹。这时候光看线没用,得知道背后的消息是什么,对股票是好是坏。
我现在看盘会结合消息面,用的是希财舆情宝。它能实时监控股票的新闻、公告、研报这些消息,AI会分析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每天还更新舆情评分和报告。比如前几天有只股票均线破位,我在舆情宝里一看,原来是公司发了业绩预告不及预期,舆情报告里写得很清楚:“利空消息导致股价异动,技术面破位,短期可能承压”。这样结合技术指标看,就不会盲目操作了。
最方便的是,紧急消息希财网公众号会推送提醒,我不用一直盯着软件。现在每天免费额度能看舆情评分和报告,新手可以先试试,不用花钱就能搞懂“线为什么动”。要是想深入分析,也可以看看会员套餐,里面功能更全,不过具体价格得去小程序看,我觉得花点小钱搞清楚消息和技术的关系,比瞎操作亏的钱划算多了。
其实技术指标就像医生用的体温计,能看出体温高低,但得结合症状(消息面)才能确诊。新手别想着一下子精通所有指标,先把K线和均线看懂,再慢慢结合MACD,遇到不懂的股价异动,就用希财舆情宝查查消息,时间长了自然就有感觉了。对了,想体验的话可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或者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每天免费额度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