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个刚接触股票的朋友问我,打新股到底要不要开通创业板?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刚入市时也纠结过,当时对着一堆规则看得头都大了。今天就结合我这几年的经验,给大家掰扯清楚,避免新手走弯路。
先说说打新股的基本情况。咱们A股打新,其实分好几个市场板块,沪市的新股、深市主板的新股、创业板的新股,还有科创板的新股。这几个里面,沪市和深市主板的新股,只要你有对应的股票市值(沪市1万市值对应1个申购单位,深市5000市值对应1个),不用额外开通权限就能申购。但创业板和科创板不一样,这两个板块的股票因为自身特点,需要单独开通交易权限,打新自然也得先开通权限才行。
那创业板的权限怎么开通呢?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得有2年的股票交易经验,从你第一次买股票那天开始算,不是开户时间哦;二是开通前20个交易日,你的证券账户里的日均资产(包括股票、基金、现金这些,但不包括融资融券的负债部分)得在10万以上。这两个条件得同时满足,少一个都不行。我记得之前有个朋友,开户5年了但一直没交易,后来想开通创业板,结果因为“2年交易经验”不达标,还得再等交易满2年才行,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
可能有人会说,不开创业板行不行?当然行,只是会错过一部分打新机会。这两年创业板新股的数量其实不少,尤其是一些新兴行业的公司,很多都选择在创业板上市。如果你的打新策略是“广撒网”,那少了创业板这块,中签的概率自然会低一些。不过反过来说,创业板股票的波动确实比主板大,上市首日涨跌幅限制是20%,不像主板有44%的首日上限(现在主板也改了,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之后10%,但创业板还是20%),而且公司处于成长期,业绩不确定性也高,打新虽然可能赚钱,但风险也得考虑进去。
那到底要不要开通呢?我一般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如果你已经有2年交易经验,账户里的资金也比较稳定,能满足10万的资产要求,那开通肯定是好事,多一个参与机会总没错。要是你刚入市没多久,交易经验不够,或者资金暂时没到10万,也不用急,先把主板的打新规则摸透,积累经验和资金,以后再开通也不迟。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开通了创业板,怎么判断哪些新股值得申购呢?毕竟不是所有新股都能赚钱,尤其是现在注册制下,破发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我自己这些年养成了一个习惯,申购前会先看看专业工具的分析,比如最近刚上线的希财舆情宝,里面的AI研报功能挺实用的。它会抓取全网的券商研报,汇总机构对这只新股的投资评级、目标价,还有业绩是否符合预期这些基本面分析。比如之前有只创业板新股,我看舆情宝里机构报告显示“业绩略超预期,行业处于政策风口”,投资评级是“买入”,目标价也给得比较合理,这种我才会考虑申购。而且每天都有免费查看额度,不用花钱就能看到核心观点,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挺友好的。
另外,开通创业板的流程现在也很方便,大部分券商在APP上就能操作,跟着提示填资料、签风险揭示书,几分钟就能搞定,不用跑营业部。不过签风险揭示书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里面会提醒创业板的风险,这也是对自己负责。
最后总结一下:打新股要不要开通创业板,核心看你是否满足开通条件,以及对风险和机会的权衡。满足条件且能接受风险的,建议开通,多一个打新渠道;暂时不满足条件的,先专注主板打新,打好基础。投资嘛,一步一步来,把规则搞清楚比盲目操作重要得多。对了,大家要是想体验我刚才说的AI研报功能,可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每天都有免费额度可以用,新手朋友用来辅助判断挺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