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有好几个朋友问我,手里的股票大跌之后突然缩量上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企稳了还是还要跌?说实话,刚开始做股票那几年,遇到这种情况我也经常摸不着头脑,成交量明明比前几天少了一大截,股价却慢慢往上走,有时候以为是反弹,结果没两天又创新低,有时候犹豫没上车,后面反而一路涨上去。这几年摸出点门道,也借助了一些工具,今天就结合自己的经验聊聊这个话题。
先说说什么是“缩量上涨”。简单说就是股价在上涨,但成交量比前一阶段(比如大跌那几天)明显减少。成交量其实是资金博弈的体现,缩量说明这个阶段买卖双方的交易意愿都在降低——要么是想买的人觉得还没到时候,要么是想卖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具体是哪种情况,得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和股票本身的消息面来看。
我遇到过三种比较常见的情况。第一种是大跌之后抛压暂时减轻。比如某只股票连续跌了一周,之前套牢的人要么已经割肉,要么干脆躺平不想动了,这时候如果有少量抄底资金进来,不用太大的量就能把股价推上去。这种缩量上涨往往持续性不强,因为没有新的资金持续流入,涨两天可能又会因为缺乏动力掉下来。
第二种可能是有利好消息,但市场还在观望。有时候公司突然出个利好公告,或者行业出了政策支持,但因为之前跌得太狠,大家心里还有顾虑,不敢一下子冲进去,这时候买盘会慢慢进来,成交量虽然没放大,但股价会慢慢抬升。这种情况就得看消息的力度和后续有没有持续的利好跟进了。
第三种是技术性反弹。A股里有不少短线资金喜欢做超跌反弹,大跌之后股价到了某个技术支撑位,比如前期低点或者均线位置,这些资金会进来博一把短期收益,这种拉升通常快进快出,成交量也不会太大,反弹高度有限。
那怎么判断是哪种情况呢?以前我得自己翻新闻、看公告、刷研报,有时候消息太多看不过来,还容易漏掉关键信息。现在每天开盘前,我都会打开希财舆情宝看看手里股票的舆情报告。它里面专门有“股价异动原因”这一项,会把最近影响股价的消息都汇总起来,比如是不是有利好公告没被市场充分消化,或者是不是纯粹的技术性反弹。而且AI会直接标注每条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不用自己费劲分析。
记得上个月有只股票大跌后缩量涨了两天,我当时有点犹豫要不要补仓,打开舆情宝一看,它的舆情评分从之前的40多分慢慢升到了60分,舆情报告里提到公司刚发布的季度业绩虽然没超预期,但现金流指标比去年同期改善了,AI解读这条消息属于“中性偏利好”,加上技术面显示跌到了半年线支撑位,这才判断可能是企稳信号。后来果然慢慢涨上去了,要是以前光看K线,估计又错过了。
不过要提醒一句,缩量上涨不一定都是好事。如果连续缩量涨了好几天,成交量一直放不出来,反而要小心——这说明市场对当前的上涨分歧很小,一旦出现新的利空消息,很容易因为缺乏承接盘而快速回调。这时候舆情宝的公众号推送就很有用,只要设置了自选股,紧急消息会直接弹到手机上,比如上周有只股票缩量涨的时候,突然弹出“公司核心产品出口政策可能收紧”的利空提醒,我赶紧打开看了详细解读,虽然当时股价没跌,但提前有了心理准备,后面回调的时候也没慌。
对了,现在希财舆情宝有免费体验活动,每天刷新免费查看额度,像舆情评分、股价异动原因这些基础功能都能看。当然,如果想看更详细的财务健康度分析或者机构研报汇总,就得开会员了,不过具体价格你们可以自己去小程序看,我觉得对于需要长期跟踪个股的人来说,能省下不少研究时间,投入产出比还是挺划算的。
最后总结一下,大跌后的缩量上涨不能一概而论,关键要看背后的驱动因素是消息面还是技术面,有没有持续的资金跟进。普通投资者光靠看盘很难全面判断,不妨试试用工具辅助分析。想体验的话,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或者直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希财舆情宝”,用起来还是挺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