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炒股那几年,我总觉得均线这东西就是几条弯弯曲曲的线,看来看去也看不出啥门道。后来踩了不少坑才慢慢明白,均线其实是市场资金的“集体记忆”,能帮我们判断趋势和支撑压力。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实战经验,聊聊均线到底该怎么看,新手朋友别再只盯着K线忽略它了。
先从最基础的说起,均线全称是“移动平均线”,简单说就是把一段时间的收盘价平均后连成的线。我们常用的有5日线、10日线、20日线、60日线,还有代表牛熊分界的年线(250日线)。不同周期的均线,反映的趋势时长不一样。比如5日线,代表最近5个交易日的平均成本,股价在5日线上方,说明短期资金在做多;要是跌破5日线,短期可能就弱了。我刚开始炒股时,总喜欢盯着5日线做短线,看到股价站上5日线就买,结果经常买在高点——后来才发现,单独看一条均线太片面,得结合多条均线的排列。
均线排列是判断趋势的核心。你肯定听过“多头排列”和“空头排列”,这俩词不是空话。多头排列就是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比如5日线在10日线上方,10日线在20日线上方,20日线在60日线上方,像台阶一样往上走。这种时候,股价往往处于上涨趋势,每一次回踩短期均线都是潜在的买点。我2023年做过一波趋势票,当时就是看到它5日、10日、20日线形成多头排列,回踩10日线时低吸,后来果然涨了不少。不过得注意,高位的多头排列可能是强弩之末,这时候要小心突然拐头。
反过来,空头排列就是长期均线下压短期均线,比如60日线在20日线上方,20日线在10日线上方,股价在最下面。这种情况基本就是下跌趋势,千万别想着“抄底”,因为均线的压力会让股价越跌越凶。我早年就犯过这错,看到一只票从高位跌了30%,5日线好像要上穿10日线,以为是反弹信号,结果刚买进去,60日线直接压下来,又跌了20%,后来才懂:空头排列下的反弹,大多是“诱多”。
除了排列,均线交叉也是重要信号,也就是常说的“金叉”和“死叉”。金叉是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比如5日线上穿10日线,理论上是买入信号;死叉则是短期均线下穿长期均线,比如5日线下穿20日线,可能是卖出信号。但这里有个坑,我踩过好几次:金叉和死叉得看位置。如果股价已经涨了很多,高位出现金叉,很可能是主力在诱多;要是股价跌了很久,低位出现死叉,反而可能是最后一跌。比如2022年有只票,低位出现5日线死叉10日线,当时我吓得出了,结果人家横盘半个月后直接拉涨,后来才明白,低位死叉有时候是“洗盘”。
还有支撑和压力作用,这是均线最实用的功能之一。股价上涨时,回踩下方均线(比如10日线、20日线)往往会获得支撑,因为这些位置是之前资金的成本区,买盘会比较集中。我现在做趋势票,都会把20日线当“生命线”,只要股价不破20日线,就敢继续拿;一旦有效跌破(比如连续3天收在20日线下方,且成交量放大),就果断止盈。反过来,股价下跌时,上方的均线(比如60日线、年线)会成为压力位,每次反弹到这些位置,套牢盘和解套盘就会抛压,很难突破。
不过,均线也有“失灵”的时候。最常见的就是突发消息影响,比如业绩暴雷、政策变动,这时候技术面会完全失效。我去年就遇到过一次,一只票明明5日线、10日线、20日线都是多头排列,结果早上开盘突然跳水,5日线直接被砸穿。当时我懵了,不知道为啥跌,后来用希财舆情宝查了下它的舆情报告,才发现是凌晨出了个业绩预告不及预期的公告,AI分析解读是利空,导致资金恐慌抛售。那时候我才意识到,技术面得结合消息面看,不然很容易被“骗线”。
希财舆情宝的舆情报告里有个“股价异动原因”分析,每次股价突然大涨大跌,我都会先看这个。它会把当天的利好利空消息列出来,结合技术面分析(比如均线、成交量变化),告诉你股价异动到底是趋势延续还是消息刺激。像上次那个业绩不及预期的票,舆情报告里明确写了“技术面原本处于多头排列,但突发利空导致5日线跌破,短期趋势走弱”,还提醒“需警惕情绪面进一步发酵”,我看完果断止盈,避免了更大亏损。
对了,它的舆情评分也挺有用。每天更新的舆情评分,能反映市场对这只票的情绪——如果股价在均线上方,但舆情评分持续下降,可能就是“量价背离”,趋势要反转;要是股价在均线下,但舆情评分开始回升,说不定是情绪修复,可以关注。现在每天免费额度能看3次舆情报告,新手朋友可以搜“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体验下,结合均线看,判断会更准。
最后说句实在话,均线不是万能的,但不懂均线是万万不能的。它就像开车时的“后视镜”,能帮我们看清过去的趋势,但未来怎么走,还得结合资金、消息、情绪。我现在看盘,都是先看均线排列判断大趋势,再看交叉信号找买卖点,最后用舆情宝的消息面和舆情评分验证,这样操作心里才踏实。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到你,下次聊均线和成交量的配合,记得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干货会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