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刚入市的朋友问我,股票一进一出到底要交多少手续费?说实话,刚炒股那几年我也没太在意这个,总觉得“手续费嘛,没多少钱”,直到有次整理交易记录,才发现一年下来光手续费就交了不少,相当于白白少赚了好几笔。今天就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先说说手续费的构成吧,主要有三块:佣金、印花税和过户费,每一项都有讲究。
佣金是券商收的服务费,现在行业竞争激烈,很多券商能谈到万1.5到万3之间的费率。不过要注意,大部分券商有“最低5元”的规定,也就是说哪怕你只买1万元股票,按万1.5算佣金才1.5元,但实际会收5元。所以如果资金量不大,频繁小额交易就很不划算,比如每次买5000元,佣金直接按5元收,相当于千1的费率,比万1.5高多了。这一点我也是踩过坑才知道,早期总喜欢“小碎步”建仓,后来才发现手续费比赚的还多。
然后是印花税,这个是国家收的,单向收取,只有卖出时才交,税率是千分之一。比如你卖10万元股票,就要交100元印花税,这个是固定的,没办法协商。我记得2008年印花税从双边收改成单边收的时候,当时市场还因此涨了不少,可见这个费用对交易情绪影响不小。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是过户费,这是给中国结算公司的,买卖都要收,费率是万0.1,而且只有上海市场的股票才有,深圳市场没有。比如买10万元上海的股票,过户费就是1元,卖的时候再收1元,一进一出就是2元。虽然金额不大,但积少成多,尤其是资金量大或者交易频繁的话,一年下来也不是小数目。
咱们来算笔具体的账,假设你买10万元上海市场的股票,佣金万1.5,买的时候佣金是15元(10万×0.00015),过户费1元,总成本16元;卖的时候,佣金还是15元,过户费1元,印花税100元,卖的时候总成本116元。这么一算,一进一出总共要交132元手续费。如果是深圳市场的股票,过户费0元,总成本就是15+15+100=130元,差别不大。
可能有人觉得132元不多,但如果每周交易一次,一年52周,就是132×52=6864元,这还只是10万元本金的情况。要是资金量大或者交易更频繁,手续费就更吓人了。我见过有的朋友,一天恨不得交易三五次,美其名曰“做T降低成本”,结果手续费比赚的钱还多,纯属给券商打工。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频繁交易,是因为对市场消息没底。看到一条新闻说“某某行业有利好”,赶紧追进去;过会儿又看到“某公司有负面”,吓得赶紧卖。结果很多消息要么是滞后的,要么是被误读的,来回操作不仅没赚到钱,还交了一堆手续费。这两年我开始用希财舆情宝的AI舆情功能,才慢慢改掉这个毛病。它能实时监控全网的新闻、公告、研报这些消息,每条消息都有AI分析是利好还是利空,会不会影响股价,每天还有个舆情评分和报告,帮你判断现在是不是交易的好时机。比如有次我看到一只股票突然涨了,本来想追,结果舆情报告里说“股价异动主要是短期资金炒作,没有实质利好支撑”,我就忍住没动,后来果然跌回去了,不光省了手续费,还避免了亏损。
现在希财舆情宝在微信小程序就能搜到,每天都有免费的舆情解析和报告额度,不用花钱就能先试试效果。你想啊,要是能帮你减少一次不必要的交易,省下的手续费可能就比会员费还多了。当然,如果你觉得用着好,需要更多功能,也可以看看会员套餐,具体价格小程序里都有,反正我觉得这笔投入挺值的——毕竟少交的手续费,都是纯利润啊。
总之,股票手续费看着不起眼,但长期下来影响不小。与其整天想着“做T赚差价”,不如先把手续费这笔账算清楚,再用工具帮自己过滤无效消息,减少没必要的交易。对了,想了解更多炒股实用技巧,可以关注希财网公众号,上面经常发一些干货内容;或者直接搜索“希财舆情宝”微信小程序,免费体验一下消息分析功能,试试能不能帮你少交冤枉钱。